4月14日,證監會同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30年期國債期貨注冊。同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布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及相關業務規則,以及《關于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上市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首批三個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將于4月21日(本周五)上市交易。
什么是是國債期貨?國債期貨有什么功能?我國國債期貨有哪些產品,為何要增加30年期國債期貨產品?30年期國債期貨產品是如何設計的?30年期國債期貨前景如何?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資料圖)
問:什么是是國債期貨?國債期貨有什么功能?
答:國債期貨是利率期貨的一個主要品種,其特點是主動規避利率風險、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和信用風險低等。國債期貨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規避利率風險,投資者可通過套期保值機制進行風險規避。國債期貨的另一基本功能是價格發現,通過市場化方式完善利率發現機制,從而助推利率市場化進程。
問:我國國債期貨有哪些產品,為何要增加30年期國債期貨產品?
答:在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之前,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于2013年9月6日上市5年期國債期貨,2015年3月20日上市10年期國債期貨,2018年8月17日上市2年期國債期貨。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后,將形成覆蓋短中長端的國債期貨產品體系。
鵬揚基金總經理助理、固收投資總監王華表示,3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反映超長期國債融資成本重要的指標利率,是國債收益率曲線遠端重要的節點。推出30年期國債期貨,可以為30年期國債提供風險管理工具,滿足投資者對超長期債券的風險管理需求,進而提升30年期國債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
此外,保險資金、養老基金等中長期資金是我國債券市場的重要投資者,其對30年期國債需求較大。這些機構現階段仍存在資產端“短”、負債端“長”的錯配問題。據估計,我國壽險公司資產平均久期約為7年,負債平均久期約為15年,資產負債存在一定期限錯配,對應的利率風險敞口較大。推出30年期國債期貨,可便利持有長期國債的保險、養老金等機構運用30年期國債期貨靈活開展期現組合投資,進一步豐富中長期資金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渠道,有效提升保險資金等的運營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
問:30年期國債期貨產品是如何設計的?
答:30年期國債期貨基本沿襲了現有2、5、10年期國債期貨的設計思路。采用名義標準券設計,可交割國債范圍定為發行期限不高于30年,到期月份首日剩余期限不低于25年的記賬式附息國債,與現貨市場緊密聯系,有效發揮其價格發現、套期保值等市場功能。
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標的是面值為1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為3%的名義超長期國債。
30年期國債期貨的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與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國債期貨保持一致。30年期國債期貨可交割國債為上市5年內的30年期國債,其發行穩定、存量充足、流動性較好,可以降低交割風險。
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最低交易保證金水平設定為合約價值的3.5%。國債期貨產品實施梯度保證金制度,自交割月份前兩個交易日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標準設定為合約價值的5%。
此外,30年期國債期貨與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國債期貨產品一致,將實施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可以為市場提供穩定的30年期國債期貨雙邊報價。
問:30年期國債期貨前景如何?
答:國債期貨本質上服務國債現貨市場,發展也依托于現貨市場。太平資產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馮馳表示,現階段,我國以30年期為代表的超長期限國債市場日益成熟,一級市場發行穩定、二級市場流動性充足,市場化程度明顯提升。在10年以上期限的國債中,30年期是最主要的發行品種。2022年,30年期記賬式附息國債的發行期數達到12期,截至年底,30年期可交割國債存量規模達1.65萬億元,高于2年期和5年期國債期貨同期可交割國債存量,為期貨交易提供了穩定的可交割券源。同時,30年期國債市場流動性愈加活躍,日均成交200多億元,為期貨提供了良好扎實的現貨市場基礎。
國債期貨市場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專業化市場。2022年,機構投資者在國債期貨市場的日均持倉占比超過九成。王華表示,期待市場參與者更加多元化,尤其是更多的銀行保險等機構參與到國債期貨市場,希望我國國債期貨市場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