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農商行70個股東從該行獲取貸款13.1億元用于向其投資入股,占該行總股本的62%。”3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了3898家農村中小銀行自查和監管檢查結果,并列舉了典型違規案例。
銀保監會表示,三年來(2018年至2020年),3898家農村中小銀行全部完成了機構自查和監管檢查,排查整治共涉及持股1%以上股東38.5萬個、股權3889億股,累計發現問題1.99萬個,實現了排查整治全覆蓋的工作目標。
農村中小銀行股東股權大排查
記者了解到,農村中小銀行股東數量多,結構極為復雜,呈現小、散、弱的特點。銀保監會于2018年至2020年組織開展了“農村中小銀行股東股權三年排查整治行動”。
從發現問題來看,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涉及股東資質、資金來源、代持股權、違規關聯交易等多項違規問題。
一是股東資質不合格。銀保監會表示,部分問題投資者通過粉飾報表、財務造假等方式入股,為機構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例如,某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時,第一大股東在審計報告中虛增收入8000余萬元,將實際經營虧損篡改為盈利,隱瞞真實資質。
二是入股資金來源不合規。銀保監會指出,部分股東以委托資金入股,最終釀成股權糾紛,影響機構經營穩定;還有的甚至貸款入股,導致資本嚴重不實。
例如,某農商行70個股東從該行獲取貸款13.1億元用于向其投資入股,占該行總股本的62%。
三是逃避“穿透”監管,超比例、超數量持有股權。部分股東通過與關聯方簽訂抽屜協議、委托代持等方式隱匿關聯關系,違反“兩參或一控”等監管規定大量入股銀行。
例如,徐某及其22個“隱形”關聯方以上述方式持有17家農商行股權共4億股,其中在13家為主要股東。
四是違規開展關聯交易。具體體現為,部分機構違反關聯交易條件、程序或超出額度向股東授信,還有的通過多種手段掩蓋關聯交易以規避監管和信息披露。
某農商行以不足該行最低執行利率一半的水平向9個關聯方發放貸款2.5億元;又如,某農商行未履行關聯交易審查程序,其股東及多家關聯公司以“化整為零”方式從該行獲取數十筆貸款,總額占該行資本凈額的95%,其中大部分已形成不良。
另外,股權質押不受約束。銀保監會稱,部分股東未履行對機構的事前告知義務,高頻次、高比例質押股權進行融資;部分機構直接或變相接受本行股權質押,最終形成資本流失。
某村鎮銀行6個主要股東未按程序向董事會提出申請即將所持股權全部質押,導致該行被質押股權占比高達56%;某農商行利用“股權質押反擔保”的形式,事實上接受本行股權作為質押,向股東提供授信1.1億元。
281家機構罰款1.5億元
三年來,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監管部門重拳出擊清理整治股東股權違規亂象。
銀保監會表示,在整改過程中,銀保監會注重壓實機構及其股東的主體責任,讓老股東依法承擔損失,對新股東嚴格資質審核,促進農村中小銀行優化治理結構和轉換經營機制同步并行、有機融合。
具體體現為:整改了一批問題。開展監管約談2611次,印發監管提示函2180份,督促完成整改1.36萬個問題,整改率已達70%;清理了一批股東。對4758個股東的表決權進行限制,責令轉讓股權合計達62.3億股;同時,處罰了一批機構。依法依規對281家機構實施了行政處罰,處罰金額合計1.5億元,給予相關責任人警告、罰款、取消任職資格等處罰共計711人次,罰款金額合計2039萬元。
農村中小銀行是在合作制基礎上改制而來的,其股權結構、經營定位和管理體制不同于一般銀行,這些特點深刻影響公司治理結構和質量。
原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曾在《以深化改革推動農村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建設》文章中指出,要正視農村中小銀行公司治理短板和不足,并強調要牢牢扭住公司治理這個“牛鼻子”,著力打造具有農村中小銀行特色的公司治理體系,包括: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聚焦主業、服務支農支小;狠抓股東股權源頭治理、筑牢根基;把防控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等。
銀保監會稱,下一步,將持續鞏固股東股權三年排查整治工作成果,以深化農村中小銀行改革為抓手,不斷改進股東股權管理和完善公司治理,通過規范股東行為、優化股權結構、提升治理水平,帶動增強中小銀行風險防控和服務實體經濟“兩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