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牌13個交易日的蘇寧易購(002024.SZ)宣告引進新的投資方。
7月5日晚間,蘇寧宣布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以及持股5%以上股東蘇寧電器集團,西藏信托(以下合稱“轉讓方”)擬將占上市公司總股本16.96%的股份轉讓給新新零售基金二期。7月6日,蘇寧易購復牌漲停。
以每股5.59元的轉讓價格粗略計算,這次轉讓不僅讓上述轉讓方拿到了約88億資金,也讓蘇寧易購進入了無實際控制人時代。江蘇國資聯合阿里、美的、海爾等進場,能讓蘇寧渡過一劫么?
江蘇國資再進場
蘇寧易購引入的新新零售基金二期依然是江蘇國資方面牽頭。
公告顯示,新新零售基金二期系南京新興零售發展基金(有限合伙),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媽媽軟件服務有限公司以及重慶海爾家電銷售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等產業投資人作為有限合伙人出資組建的聯合體,普通合伙人暨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海南吉力達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吉力達投資”)。
這些投資方對于蘇寧都不陌生。阿里此前以280億元的投資持有蘇寧易購19.99%的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海爾、美的、TCL和小米等終端廠商則更是與蘇寧這個渠道方打了多年交道。
公告還顯示,蘇寧易購的9人董事會中,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有權提名2名非獨立董事。蘇寧方面還表示,將與阿里巴巴及海爾、美的、TCL、小米等產業投資人在用戶、技術、服務、供應鏈、倉儲物流等領域持續深化合作。
需要提及的是,此前江蘇國資已經進入蘇寧易購。
6月2日,蘇寧易購宣布,蘇寧電器擬將持有的公司5.2億股無限售流通股份以31.82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有限合伙)。公告顯示,該基金合伙人為江蘇高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江蘇省國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及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目前該基金持有蘇寧易購5.59%的股份,為第四大股東。
蘇寧易購副董事長孫為民在6月27日接受《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采訪時曾認為,競爭性領域的投資不是國資的方向,“相信對蘇寧在金融界的增信會有價值”。
無實際控制人
隨著新新零售基金二期進駐,蘇寧易購進入無實際控制人時代。
公告顯示,轉讓完成后張近東在蘇寧易購的持股比例從20.96%下降到17.62%,他與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合計持有蘇寧易購20.35%的股份。此外,他持股一半的蘇寧電器集團在這次轉讓給后還持有1.39%的股份,但這部分股份已被上海相關司法方面凍結。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2月底宣布欲進入蘇寧易購的深圳國資已經退出。
除了宣布終止以新發行股份及部分現金,購買深創投蘇寧云新私募投資基金所持有的項目公司100%股權,7月5日晚間,蘇寧易購和深圳國際(0152.HK)分別宣布,今年2月深圳國際旗下兩家公司欲以148億元收購蘇寧易購23%股份的收購案終止。在上述采訪中,孫為民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當初這個股權交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是為了給上市公司增信。
增信需求源于蘇寧自去年年底開始的資金鏈吃緊。
最初的導火索是蘇寧公開債券在市場被低拋。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蘇寧公開債券低曾被以70多塊錢的價格被拋售。而根據蘇寧發行的債券再加5個點的利息,實際價格則應該超過100塊錢。
謹慎的金融機構則最先嗅到危險。“疫情的因素再加上去年做的一些投資,觸發了金融機構的恐慌,金融機構的收縮收貸又傳導到整個集團的業務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孫為民在6月27日說。他坦言,“我們也經歷過資金緊張,但這樣系統性的銀行抽貸壓貸從來沒有出現過”。事后復盤,他認為這源于蘇寧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
公開資料顯示,僅在今年2月,蘇寧易購的股份就被張近東等股東們相繼質押給了申萬宏源、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等。中信證券當時還發布公告稱,蘇寧易購債券集中到期壓力較大,近期再融資壓力也較大。
孫為民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蘇寧在去年年底開始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一件事,企業的流動性出現了困難。“8個多月時間,公司一直在努力處理流動性問題。”而在去年12月,張近東還宣布,蘇寧將聚焦零售主業,該砍得砍,該關得關。
走資源互聯網路徑
對于蘇寧為什么會出現流動性困難,孫為民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蘇寧自2009年就開始朝互聯網轉型,2012年還曾改名為蘇寧云商。雖然線上交易已占蘇寧總銷售的70%左右,但在朝線上轉型的近十年間,蘇寧并沒有取得經營性盈利。
7月5日,蘇寧易購預計,今年上半年將虧損25億元-32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1.7億元。蘇寧易購對此解釋稱,除了擁有618大促的二季度銷售收入預計同比下滑超過30%,帶來毛利額同比較大下滑外,報告期內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預計影響金額約15億元,主要包括珠海普易物流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收購公司物流資產公司、18蘇寧債第二次債券購回帶來的影響。
零售主業不盈利,還面臨巨大資金壓力背后,孫為民認為,蘇寧在這十年發展中遇到的競爭并不對稱,除了蘇寧身為零售商卻和廣告商進行競爭外,資本市場對蘇寧以市盈率的邏輯進行估值,卻對互聯網公司根據用戶數的增長邏輯估值。
這意味著過去十年,蘇寧不站在風口上。這不僅僅體現在股價走勢上,曾經機構重倉蘇寧的時代也不復上演。孫為民也談及,這種情況導致蘇寧易購從資本市場得到的資源支持不足,更多是靠自身的資產和資源的再利用推進轉型,“這種仗打得很累”。
蘇寧也曾想靠拼流量和用戶殺出一條路。十年間蘇寧先后收購紅孩子、PPTV、天天快遞等標的,也曾豪擲重金購買賽事版權并出海玩起了足球,試圖圍繞零售構建起用戶生態。但流量顯然不是蘇寧的優勢,價格才是,這背后是蘇寧積累多年的供應鏈資源。
對于未來,孫為民告訴《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蘇寧2019年已經確定走資源互聯網路徑,針對下沉市場的零售云門店被認為是一個樣本。按照計劃,零售云全國累計新開第1萬家門店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內落地。
“我可以把這個東西轉化成十朵、二十朵、三十朵云,家電3C可以做、家居建材可以做、購物中心廣場可以做、超市可以做,各個業態都可以做”,孫為民說。當然前提是蘇寧先要度過眼下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