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北京市政府網站“首都之窗”公布了2021年北京市積分落戶結果并對入選名單進行公示,今年有6045人擬取得落戶資格,對應最低分值為100.88分。
北京積分落戶結果牽動著眾多“北漂”申報者的心,結果公布后幾家歡喜幾家愁。根據公開數據,今年共有130111人參與申報,對比6045人的入圍人數,4.6%的入選比例可以說是競爭非常激烈。
今年是北京執行積分落戶政策的第四年,2018年至2021年,北京積分落戶最低入圍分值分別為90.75分、93.58分、97.13分、100.88分,后一年比前一年分別提高2.88分、3.55分、3.57分。
由于入圍分值逐年上漲,為了能盡早“上岸”,申請者們采取了各種能增加積分的方式,有些人在工作多年后又去提升學歷,有些人把市區的房子賣了搬到郊區,有些人積極參評獎項……“哪怕只增加1分也管用,關鍵時刻也許就靠這1分上岸了。”有受訪者表示。
但這些“彎道超車”的方式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受訪者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為了提高積分花高價去國外讀一個“速成”學歷,甚至通過提供虛假勞務報酬提高個人所得稅稅額的情況都是存在的。
“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我覺得通過搬到郊區、提升學歷、納稅等形式增加積分來實現‘彎道超車’是無可厚非的。關鍵還是希望能擴大每年積分落戶的規模,現在6000個指標太少了。”一名因積分太低無緣入圍的申報者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情況對相關部門的監督核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健全積分落戶追查機制,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相關部門也表示,接受市民的實名舉報,將對實名舉報的案例進行聯合核查。
記者發現,7月12日,北京市人社局網站發布通告,取消七名積分落戶材料弄虛作假人員當年及以后五年內的積分落戶資格。北京市人社局今年1月發布的一則通告也顯示,2018年至2020年度積分落戶工作中,已有九名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申報者當年及以后五年內的積分落戶資格被取消。
目前,北京的戶籍指標大多數還是按計劃分配,每年有6000個積分落戶指標。因此,關于建議增加積分落戶名額的呼聲在網絡上很常見,針對這個建議,北京市發改委回復稱,相關部門將根據北京市常住人口變化情況,統籌考慮城市發展需要,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同時積極研究提升長期在京穩定就業居住人員的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積分落戶新政開始執行的第二年。相較于此前的試行政策,修訂后的現行政策主要在教育背景、職住區域、創新創業、納稅、年齡、守法記錄等六個導向指標及操作層面進行了調整優化。例如,教育背景指標增加了對只取得學歷或學位人員可積分的內容,明確了就學期間社保及居住分值扣減規則,進一步體現就學、就業起點公平;將年齡指標調整為梯度賦分,45周歲以上的申請人每增加一歲(含不滿一歲)少加4分,避免了45周歲以上申請人分值出現斷崖式下降;職住區域指標不再強調轉移,明確2018年1月1日后在北京市城六區之外其他行政區自有住所居住(或工作并居住),且取得落戶資格后在該自有住所落戶的予以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