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便利店品牌便利蜂開出的“店中店”飲品站“不眠海Sober Hi”(以下簡稱不眠海)正式接入了外賣服務。據悉,該外賣服務涵蓋區域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杭州,目前已覆蓋90%以上的飲品站。繼蜂咖啡后,同樣想成為便利蜂門店標配的不眠海展現了不小的發展野心。
“店中店”的崛起
9.9元的多肉葡萄/草莓凍凍、13元的椰椰芒芒、15元的美式咖啡……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便利蜂里,中國商報記者看到了這個近三個月來在業內引起熱議的“店中店”不眠海。
北京三里屯的這家不眠海位于店內最深處的位置。
整體來看,不眠海是一個專設的飲品檔口,位于便利蜂店內最深處的位置。如果從門口觀察,很難看到不眠海的招牌。但如果僅看不眠海本身,它有著一個標準飲品店吧臺的大小,大約8-10平方米的獨立空間里掛著明顯的“不眠海”招牌。
“價格和味道都還可以吧。”正在等待取餐的消費者李先生告訴記者,他路過附近,看到便利蜂App上可以選擇到店取餐,就在來之前下好了單。“本來就打算過來買瓶水,看到有奶茶咖啡,就想試一下。”另一位消費者周女士則表示,在便利店里看到賣奶茶的飲品站有些驚喜,“一般都只有咖啡”。
縱觀不眠海的菜單,最貴的不過是25元的大杯摩卡。如果顧客自帶杯子,咖啡可以立減5元。在這個不少奶茶咖啡動輒三十幾元一杯的時代,不眠海的價格算是中等。店內不少消費者覺得價格可以接受。
實際上,不眠海自從出現起就引起不少討論。這個今年5月才被便利蜂孵化出來的新業態,主打飲品站概念,目前正以“店中店”的形式在全國迅速鋪開。截至7月30日,三個月內,便利蜂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和杭州閃電開出了258家不眠海。有消息稱,該業態將作為便利蜂門店標配拓展至全國門店,目前便利蜂門店數量為2000家。
便利蜂的飲品夢想
作為便利店品牌的后起之秀,便利蜂一直不滿足于傳統便利店的基本商品品類和服務。除了標志性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便利蜂對于飲品品類的開發也非常執著。
在推出以精品咖啡為主打產品的不眠海之前,便利蜂已經有了自己的蜂咖啡品牌,主打在便利店里設立自助咖啡機,售賣平價咖啡。有數據顯示,在一些大寫字樓,蜂咖啡每天能銷售200多杯。
在蜂咖啡進展順利的基礎上,便利蜂擴大了自己的飲品夢想,推出了飲品站不眠海。從今年4月初開始,便利蜂通過不眠海飲品站切入精品咖啡和新式茶飲賽道,對外提供50款左右的現制飲品。和隸屬于便利蜂自有品牌體系內的蜂咖啡不同,不眠海并沒有以標志性的“蜂XX”來命名,并且運營主體也不是便利蜂。記者查閱企查查發現,不眠海的運營主體為“不眠海企業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股東SoberhiInvestment(HK)Limited是一家香港企業,持股100%。
從明面上來看,和便利蜂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不過,自推出以來,不眠海都開在便利蜂的店內。近日,不眠海還開通了外賣功能,線上窗口已經被嵌入至便利蜂微信小程序內,消費者打開對應窗口后可在線點單,并選擇自提或配送服務。“此次,不眠海借助便利蜂外賣團隊,為消費者提供飲品配送到家服務,消費者下單后最快半小時就能收到貨”,便利蜂相關負責人表示,“計劃今年9月會有獨立的不眠海小程序”。
不過,盡管不眠海目前還開在便利蜂門店內,各個方面都顯示出其可能未必會長期與便利蜂綁定。目前不眠海和蜂咖啡處于兩條獨立的運營線。在不眠海出現后,蜂咖啡開始全面降價,其價格為同等品質咖啡價格的50%,以每杯3-12元定價集中火力主攻大眾日常飲品市場。
近日,不眠海宣布將LOGO升級為海馬圖案。圖為未升級的LOGO。
無論是和便利蜂自有品牌“蜂XX”命名習慣不同的名字,還是獨立的運營主體,又或者是近日升級的海馬LOGO和即將上線的獨立小程序,都顯現出不眠海的發展野心。另有消息稱,按照不眠海的發展規劃,不眠海飲品站計劃基于便利蜂的“店中店模式”及后續的“獨立店模式”,今年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拓展至1500家。
執著的不只是咖啡
作為距離消費者最近的零售業態之一,便利店的定位就是滿足消費者即時消費需求。除了售賣水乳零食、日用百貨等常規貨品,不少便利店都在開發新的業務,試圖尋找新的增長點。正如便利蜂此前推廣蜂咖啡一樣,平價、便捷的機打咖啡正在成為很多便利店品牌的標配。
德勤中國發布的《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顯示,一二線城市作為咖啡文化的首要滲透地,其養成飲用咖啡習慣的消費者攝入頻次已達到成熟咖啡市場水平,同時消費者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會不斷提升咖啡攝入頻次,咖啡已逐漸由“趕時髦的飲品”轉變為“日常飲品”。
這樣的需求變化或許是便利店發力咖啡市場的動力之一。歷數國內市場存在的便利店品牌,除了便利蜂的蜂咖啡,全家有湃客咖啡,7-ELEVEn有7咖啡,羅森有LC咖啡,見福有咖沸咖啡,易捷便利也有易捷咖啡……不少大型連鎖便利店品牌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便利店內設立除了咖啡以外的飲品站的,還有廈門見福便利店。不過,和便利蜂直接開設店中店不同,見福便利店與廈門茶飲品牌“之然茶”合作,直接將其引入自己的店面中。盡管同樣也需要人工操作,但之然茶僅需1.5平方米的空間即可,實際上就是一輛裝有設備的小推車。和不眠海相比,見福便利店飲品站成本相對更低,并且由于只賣奶茶,與便利店本身的咖啡業務也沒有重疊。
對于便利店品牌為何熱愛咖啡,有資深從業人士告訴記者,便利店主要看重的是咖啡的引流效果。“實際上機打咖啡本身成本不高,很多便利店咖啡售價都不貴,但可以將客人引至店內,這就帶來了潛在消費的可能。”
不過,對于便利蜂目前開出的精品咖啡業態不眠海,該人士表示還需觀察。“引流效果肯定有。但這畢竟不是純機器,而是有咖啡師在,這就增加了門店的實際運營成本。”據便利蜂方面透露:“飲品站的定位決定了便利蜂對所招募的咖啡師有著統一標準,目前,‘不眠海Sober Hi’咖啡師大多具備在連鎖咖啡品牌從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