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位谷先生在通過小程序抽取泡泡瑪特盲盒時,選擇99元抽取一次,沒想到付款時直接跳到全包,支付2178元。對此,泡泡瑪特拒絕退款。此事一出,讓有相同經歷的更多消費者站出來發聲。他們稱,點選項“1”的時候,經常點擊失靈,要點好多次才會觸發響應,但點“全包”時,手指邊緣觸碰即立刻跳轉頁面。不同購買選項的點擊響應不同,是否意味著商家具有誘導消費的嫌疑,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與現象。
本次事件的受害者谷先生表示,他所不滿的問題主要為兩方面:一、購買商品時按鍵選項靈敏度不同;二、意外購買商品且未拆封、不影響二次使用的情況下,商家以“盲盒”名義不予以退貨。兩個問題均直接指向商家泡泡瑪特的誠信問題。
首先,關于按鍵選項靈敏度問題。為何要將不同商品的購買按鍵靈敏度設置成不同的?又為何偏偏是貴價商品購買按鍵十分靈敏?這很難讓人不懷疑到商家的用心。在指紋付款、面部支付盛行的時代,泡泡瑪特購買頁面將商品購買選項放置網頁末端,極容易與指紋付款位置重合。與此同時,又設置了不同靈敏度的購買按鍵,這已經不僅僅是誘導消費,更貼近于欺騙消費。
其次,關于拒絕無理由退款問題。盲盒具有特殊性可以理解,其購買本身具有一定“冒險”想法。當盲盒不“盲”,它的價值就損失了大半。但本次事件中,第一,谷先生是由于泡泡瑪特按鍵設置不合理誤觸從而購買;泡泡瑪特不對自己程序的僥幸設計進行反思,反而逃避責任,缺乏人性化服務。第二,谷先生在“全包”以后并沒有對盲盒進行拆封,并且,他要求的是全部退款,而非選擇性退款,且不影響盲盒的二次銷售,具有合理性。泡泡瑪特不考慮實際情況,卻只以冷冰冰的“死”規矩拒絕退款,未免有些急功近利。
以按鍵靈敏度幫助你購買貴價物品,再以盲盒不給予退款的霸王條款拒絕你的申訴要求,完全忽視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感和合法權益。這樣的商家又憑借什么與消費者建立長期良性信任關系呢?“盲盒”不是可以忽視消費者權益的合理借口,點擊失靈也不該是商家賺取利潤的長久之計。商家應當反思自身賺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盲盒不“盲”,人心也不“盲”,誠信關系是所有商品關系產生的基礎。如果商家無法擺正自身出發點,即便點擊恢復了,誠信也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