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總局9月27日發出通知,由于一些“美容貸”廣告以低息甚至無息吸引青年,誘導超前消費、超高消費,涉嫌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造成不良影響。為此決定,自即日起,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機構、平臺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貸”及類似廣告。(據9月27日《北京日報》)
“美容貸”之類的廣告,不僅存在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現象,實際上,也是在放大顏值焦慮,催生不必要的美容消費。
一段時間以來,顏值控、看臉,似乎成為潮流,除了美顏相機層出不窮,現實中的醫美生意也大行其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適當注意儀表儀容,也是對他人的尊重,這個并沒有錯。一個人只要有內心的陽光自信,就“濃妝淡抹總相宜”,隨便怎樣的打扮,都能從容示人。如果陷入顏值焦慮,就會失去自我,過猶不及。如果以貌取人,就會誤入歧途,把人的長相物化與商品化,更失去了對人本身的尊重。
不得不說,為顏值焦慮推波助瀾的,除了“只重衣衫不重人”的勢利眼與畸形人才觀,還有滿滿的生意套路。一些商家為了自身利益,放大顏值焦慮,諸如“別讓你的頭發成為你的顏值殺手”“沒有任何女人,不加修飾就能與歲月抗衡”,以蠱惑目標人群成為消費者。
為美麗買單的結果,實際上是為商家的利益付賬。一些醫美機構以低價吸引顧客上門,再推銷費用高昂的項目,再進一步推薦“美容貸”。“先美麗,后買單”“0利息0首付變美麗”,背后卻是高利貸。不少消費者是“賠了金錢又傷身”,美容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還被商家坑了錢。不久前,一段“濟南一整形機構女老板毆打顧客”的視頻引發關注,一女顧客訴稱因眼部整容手術失敗投訴至市場監管部門,整形醫院的女老板不停對該女顧客進行辱罵,逼其簽訂和解協議,且多次動手抽打該顧客,阻止其報警。這個事件折射了醫美市場的亂象,以及花錢美容的酸楚。
一名女網紅在杭州一家醫美機構接受抽脂等手術后出現感染性休克,經救治無效去世,令人唏噓。因為女網紅五官精致,原本不需要冒著風險去做醫美手術。類似的悲劇并不少見,據中國大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顯示,平均每年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約達10萬人,這個風險來自麻醉與醫療創傷。
可見,盲目追求手術“美容”,就是花錢買罪受,甚至是要美不要命。停播“美容貸”廣告就是為顏值焦慮降溫,不為商家的套路張目,也就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