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經過中環高架銅川路段附近,就能看到高架東側有兩座綠油油的巨大氣罐,也就是人們以前經常講的“煤氣包”。記者昨天從普陀區真如鎮街道獲悉,這兩座已有近30年歷史,身高達106米、直徑為66米的華東地區現存最高干式人工煤氣氣柜,快要拆除了。未來,這個地方將成為真如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域所在地,建成長三角企業總部的集聚地、科技金融的匯聚地。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上海開始大規模普及人工煤氣,“煤氣包”便“閃亮登場”,成了為居民供氣的“主角”,“煤氣包”曾讓市民告別了煤球爐。建在普陀區大渡河路1912號的這兩座干式氣柜,位于真如燃氣儲配站內,始建于1990年,1994年竣工,它們不僅在煤氣大發展時代發揮著調峰、儲備的重要作用,更在全天然氣化后作為補充儲備氣源站起到了穩供、保供的作用。2015年,隨著上海逐步實現城市燃氣全天然氣化,這兩座干式氣柜也漸漸退居幕后,淡出歷史舞臺,尋求著新的未來。
“在小區一抬眼就能見到,在家中打開北邊的窗戶,一看也是它們。”真西五居民區的居民對“煤氣包”再熟悉不過了。上個月,不少真西五居民就在“煤氣包”附近看見了“即將安全拆除”的橫幅,“豎立著的‘煤氣包’的作用,大家都還記得,曾為上海加快實現城市燃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參與并見證了上海從‘煤球爐’向城市現代燃氣轉型發展的輝煌歷程。”居民門紛紛夸贊當年的“煤氣包”給老百姓生活帶來的便利,也有人認為,“‘煤氣包’不用了,我們還覺得有安全隱患,應該拆除。”
對“煤氣包”光榮退役后,這塊場地將派什么用場,真西五的居民們期待著家門口的資源更加豐富,盼望著生活品質更高。“我們還將根據實際情況,探討更多惠民計劃。”真西五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俊表示。
安全高效地拆除兩座煤氣包,將為真如城市更新發展“騰出空間”。據介紹,本次工程拆除面積約為6913平方米,主要涉及氣柜鋼結構、基礎及內膽框架的拆除,以及氣柜、管道內氣體置換等工序。
要確保兩個龐然大物的安全拆除,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拆除“大綠罐”需要分多步進行,首先需要將罐內的天然氣進行置換,其次要對氣柜的整體結構情況進行評估,最后再對拆除的鋼板進行切割,整體需要花費近1年時間。
為拆除工程順利推進,項目團隊將在總結楊高南路、金沙江路、漕寶路三座下沉式氣柜等相關氣柜拆除改建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大渡河路工程實際,對每一項拆除步驟進行研究討論,全面把控施工進度,確保工程保質保量安全如期實施。
(記者 江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