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副中心平原造林項目為創建森林城市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疏整促工作的進一步深入,讓荒野實現生物覆蓋,進一步推進了生態綠化和農業經濟發展。
在武窯橋腹地處,這片冬日里的綠色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這片占地138畝的綠化區域過去是企業騰退的荒地和荒廢的果樹林,由于規劃和用地性質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更好的利用。今年,潞城鎮林場入秋后就趕秋播時種植上了冬小麥,前些日子的一場大雪為這茬兒冬小麥補足了水分,剛露頭的冬小麥舒展著細嫩的腰肢,著實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潞城鎮在創建“無違建鄉鎮”的過程中,陸續騰退出千余畝地,通過潞城鎮集體林場的實地調研,傳統的花卉種植,在北方的冬季養護成本過高,變成草地只能對揚塵有所抑制,并不能產生經濟效益,而冬小麥的種植,讓這些裸露的土地在保證環境的同時還能提升附加值,形成高質量的良性循環。
目前預計冬小麥成熟后每畝地可產生600-700斤小麥。這些小麥作物一部分會以補貼的形式發給鎮域內的百姓,其余的則會變現,用于后續其余裸地的治理與生態修復,延長產業鏈。
(記者鄭實 付濤 記者站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