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安大學、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福田戴姆勒汽車和中交興路通過線上聯合發布《2021中國公路貨運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 這是學界、業界多方合作,首次聯合發布貨運行業藍皮書,旨在全面梳理貨運行業發展現狀,為貨運物流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助力貨運物流更好更快發展。
藍皮書首先對我國目前主要貨運通道上面的流量,結構和分布情況進行了相關的計算,結果顯示,國內六條主要的貨運的大通道,承擔了接近全國貨運交通流量的50%以上,例如京廣和京滬兩條通道,占比分別達到了17.55%和12.31%。
在運力分布方面,環渤海區域以24.68%的活躍車輛占比份額領先,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占比分別為17.12%和8.46%緊隨其后。2020年全國公路載貨車輛平噸噸位為14.2噸,較2019年增加3.8噸,同比增長36%,連續實現6年增長。
長安大學副校長王建偉表示,當前我國公路貨運運輸規模已經占到了綜合運輸體系的73%以上,公路貨運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生產要素流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藍皮書統計,新能源重卡已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1-7月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售8.1萬輛,同比增長60.9%,其中純電動商用車累計銷售 7.8萬輛,同比增長67%。純電動商用車的累計銷量占新能源商用車總量的 96.3%。
中交興路副總裁賈加提到,物流科技平臺通過科技賦能,將不斷推動公路貨運不斷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據介紹,2021上半年,在中交興路等貨運物流科技平臺的助力之下,網絡貨運企業完成運單量達2844.1萬單,環比增長 46.6%;實現交易額達 738.7 億元,環比增長39.7%;完成貨運量5.5億噸,環比增長34.0%。
展望公路貨運未來發展方向,藍皮書預測,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從業者應堅持以技術提升為核心,持續投入信息化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布局以及貨運平臺信息化方面,從業者應當以數據為關鍵要素賦能運輸發展,推動模式、業態、產品、服務等聯動創新,提升協同管理能力。同時,利用數據與分析相結合實現車貨智能匹配、貨物狀態實時跟蹤、精準貨物推薦等服務功能,深挖貨運運輸結構的市場潛能,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向著生態化智能化貨運物流業發展。
(記者 鄧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