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元宇宙成為我國信息經濟與信息技術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這個冬天,元宇宙炙熱得似乎春天會提前來臨一樣。
元宇宙為何火爆?
元宇宙之所以成為當前的熱點,幾個關鍵因素尤其值得關注:第一,從4G到5G的演進,在移動互聯網和平臺經濟層面,創新性和顛覆式的應用不多。AI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但與AR/VR/ XR的技術推進并不同步,基于視頻展示與服務的發展仍停留在二維的交互狀態,消費互聯網的流量制勝模式遇到種種瓶頸,產業互聯網的應用遠未達到預期目標。第二,5G技術的推出,除了提高基于手機終端的體驗和網速外,基于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尚在起步階段。5G專網技術方案所展示的應用場景,與實踐中企業的承載能力不一致,因此在研發層面、網絡層面、應用層面均呈現“投入-產出”失衡的狀態。此外,大數據、云服務、算法算力、區塊鏈、AI等數字技術迫切需要協同發展,迫切需要一個可以協同共進的應用場景。由此,元宇宙引發各界的關注。
從目前元宇宙所展示的概念和內容看,其確實是當今AI、AR/VR/XR、大數據、區塊鏈、5G向6G網延伸、算法算力技術等最可能實現協同與融合發展的方式,也是突破目前移動互聯網瓶頸最可能的路徑。
所以,科學、客觀地了解和認識元宇宙,對我國移動互聯網、平臺經濟和數字化建設的發展,是有重要戰略意義的。
究竟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的概念和內涵究竟是什么,它的應用場景究竟在哪里?對此,不同機構和部門的理解存在一些分歧。概念最大的分歧集中在元宇宙是否是下一代互聯網。不同機構和企業也都站在各自發展的角度,對元宇宙進行了詮釋。
大部分互聯網公司認為元宇宙就是下一代互聯網,以AR/ VR/XR為基礎的視頻體驗,可以將三維的視頻體驗廣泛應用于互聯網的各種場景,實現人類視覺感知的一次顛覆性革命。最典型和被互聯網公司認同的解釋,來自阿里巴巴達摩院XR實驗室的譚平博士,即:“元宇宙是構建在VR/AR眼鏡基礎上的整個互聯網。”可以看出,互聯網公司關注的重點是元宇宙的場景,以及AR/VR技術的研發與演進,是對現有互聯網產業鏈的一次縱深推進。在場景上,主要集中在沉浸式體驗,并以此重塑人們對現實與未來(虛擬世界)的體驗式認知,實現人的內在世界、渴望世界與現實的溝通等。
網絡設備和通信設備的研發與制造公司認為,AI、AR/VR、大數據、6G、邊緣計算、智能網絡、區塊鏈技術的深度開發和延伸,所能夠創造的虛擬空間,是對人類生活方式的一次顛覆式改變,互聯網由傳統的對人類信息交互的支撐,變為僅僅是信息社會多元化交互的一種輔助手段,IT、AI、算法算力、區塊鏈和智能通信的協同,以及所創造的智能社會、社區、生產生活環境的質變,才是元宇宙的核心。設備商更關注的是各種技術的集成,元宇宙是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應用的集合體,也是未來信息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
電信運營商對元宇宙關注的是網絡算力、智網智算、5G向6G延伸的傳輸網的智能化承載能力,以及AI、AR/VR在傳輸網絡中的承載方式,包括基于6G的強腦和神經網絡,以及如何實現與6G網絡研發的一體化及通信網絡延伸,實現通信智網的萬物互聯。電信運營商對元宇宙的理解,在整體上體現為對未來各個通信板塊的系統開發,重點在于元宇宙的各個技術要素如何在智網建設中,與網絡算力和智網對數據的存儲、識別、分析、計算及控制實現協同,使下一代通信網絡自身在技術融合與協同下實現新一代的增值服務。運營商對元宇宙的理解,進一步明確了元宇宙是重要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觀點。
盡管國內對元宇宙應用場景的認知多來自美國,但是目前美國和歐洲認為,不論是什么樣的網絡革命,元宇宙的開發和投資,首先是對設備的研發,場景只是結果。這一點,與美國推進移動互聯網和信息高速公路時的戰略完全一致。歐美對場景的展示,仍是以核心技術、基礎技術、產業對接和技術領先作為核心。因此,今天討論元宇宙,我們必須站在大國未來的競爭高度,站在科技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的高度,站在網絡強國的高度來研判和詮釋元宇宙。故事要講,概念要解析,但最重要的是能基于中國發展的未來和實體產業演進的未來去講故事、講概念,并講科學的發展觀。
制造業和產業規劃部門包括一些政府機構決策部門認為元宇宙今天僅僅是一種概念。科技要促進產業發展,核心是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觀點認為,新一代技術的發展,如果不充分考慮制造業今天和未來的承載能力,只能是一種泡沫。筆者并不同意這種觀點,這種觀點對互聯網演進中多種信息技術的集成與融合缺乏認知,在信息技術的推進方面嚴重缺乏對下一代制造業和產業互聯網的研判,如在“產業規劃”和“智能制造規劃”中,一些省市的規劃雖然提到信息技術,但對互聯網應用提及不多,發展的重點還是制造業核心技術,包括芯片、軟件、智能生產與精密機械、傳感技術、IT深化等并以此實現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筆者在廣東、浙江、四川、湖北、湖南、山東、陜西和上海等地調研了130多家制造企業,發現凡是啟動數字化改造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靠的是政府專項資金的扶持,沒有政府專項資金,企業不敢去吃螃蟹。同樣,能夠主動實施數字化建設的企業,如湘潭鋼廠、三一重工、徐工、青島港、濰柴動力等,其制造業等級、對信息技術的承載都已具備了與數字技術融合的能力,具備了1﹢1>2的產業融合能力。因此,今天面對元宇宙,僅有信息技術科學家、網絡公司、信息技術與設備公司和電信運營商的認知是完全不夠的。元宇宙能否走出炒概念和講故事階段,還要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和現代制造業作后盾。
經濟學界目前關于元宇宙的聲音很少。我國經濟學界仍然集中在政策經濟和改革經濟的研判之中,經濟學理論嚴重缺乏自然科學的支撐。但是,經濟學界對互聯網、平臺經濟、虛擬世界的理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數字經濟、虛擬經濟和所謂虛擬世界的基礎仍是實體,仍依賴并要把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升作為核心基礎。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特別是今天對元宇宙的討論,在戰略戰術、技術演進與經濟演進的協同、數字化落地上,迫切需要新經濟理論和產業演進理論的支持,需要技術理論與經濟理論的融合協同。
金融界認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交互,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必然結果,元宇宙是催化新金融和新產業的機會,可以為金融帶來新的收益。這一點,中國金融機構與歐美金融機構的做法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歐美國家對新技術的投入更關注長線收益和連續性投資,目標直指培育巨無霸型企業,而我國的金融機構目前較多地關注短期投資。因此,目前既要支持金融機構投資數字技術,又要防范金融機構過度投機可能造成的新一輪泡沫。
來自智庫的另一種對產業演進的詮釋認為,元宇宙雖然仍處于講概念、講故事階段,但目前可以研判的場景和支撐技術,意味著元宇宙可能帶來的變化將是移動互聯網的一次裂變。移動互聯網將由手機端開始向非手機端延伸,突破傳統的移動平臺,向多種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演變,數字化產業將在新一代萬物互聯的基礎上,顛覆性地改變我們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這是基于AI技術和全面升級的AR/VR技術的一次革命。
綜上所述,不論如何定義元宇宙的概念,在虛擬的世界中,任何場景和技術的拓展,都離不開現實技術的升級、社會形態的演進、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和不斷升級的承載能力與需求。
21世紀中葉之前,我國正面臨科學技術強國、數字化強國和網絡強國的全新發展階段。今天,對元宇宙的深入討論,即是一次思維方式的拓展,也是一次對新技術、新發展方式的探索。隨著對元宇宙、數字化革命和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深入探討與實踐,我國定能腳踏實地邁進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 史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