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上旬降雨量猛增 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較歷年偏低
桂林為何遭遇高配版“濕冷”?
“十分寒冷”是桂林市民最近一段時間的強烈共同感受。22日,我市監測到零下7.4℃的最低氣溫,刷新了此次降雨降溫過程的最低值,市區體感溫度也達到冰點。實際上,自從1月下旬以來,我市就呈現出北冰雪、南雨霧的天氣,不僅降雨量猛增,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都偏低。我們為何遭遇高配版“濕冷”,還要持續多久?記者進行了采訪。
降雨量猛增 氣溫較歷年偏低
“這一輪又一輪的降雨降溫天氣,怎么就停不下來呢?”最近,桂林人閑談時,不免要對天氣發出這般感嘆。廣西氣象臺數據表明,從1月26日以來,廣西陰雨天氣已持續20天,平均降水量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而桂林是降雨“主戰場”。
桂林市氣象臺統計了今年2月中上旬各項天氣指標,并對比近30年同期數據發現,今年全市各地的平均氣溫全部偏低。最北端的資源、全州同期平均氣溫為7.5℃和8.4℃,今年為3.9℃、4.8℃,兩地均偏低3.6℃。最南端的平樂、荔浦兩地同期平均氣溫為11.4℃和10.9℃,今年只有6.6℃和6.5℃,偏低4.8℃和4.4℃,為我市所有區縣市里同比差距最大的兩個地區。另外,市區同期平均氣溫9.8℃,今年6.3℃,偏低了3.5℃。
最低氣溫方面,資源和全州近30年同期最低氣溫均值為4.9℃和5.9℃,今年只有2.6℃和3.6℃,都偏低2.3℃。平樂、恭城是以往同期最低氣溫均值最高的兩地,今年都只有5.2℃,分別偏低3.4℃和2.9℃。市區同期最低溫為7.5℃,今年只有4.8℃,偏低了2.7℃。在所有區縣市中,靈川的下降幅度最大,同期為7.3℃,今年為4.2℃,偏低了3.1℃。
只看降溫,可能無法完全形容寒冷的程度。結合降水量,就能更加明顯地體會到我市今年的“濕冷”程度。我市常年2月中上旬的降雨比較少,但今年除了龍勝的降雨量為69.4毫米,其余各縣區市站點的降雨量較歷年同期偏多了五成以上,荔浦更是達到187.8毫米,偏多145.4毫米,為全市之最。排在第二至第四的分別為陽朔、平樂、恭城,為歷年同期2-3倍。市區為119.6毫米,同比偏多56.6毫米。
氣象專家表示,今年我市1-2月呈現出溫度低、雨日多、濕度大、風力大等氣候特征,所以體感溫度會特別低,市民也就覺得異常寒冷了。
今年為何這么冷?
天氣為何這么寒冷?最近,國家氣候中心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解讀。
對比1月下旬以來的衛星云圖發現,整個亞洲地區呈現出“北高南低”特征,靠近北極的西伯利亞高壓階段性偏強,這就給高緯度的冷空氣頻繁南下提供了助力。其次,低緯度地區高原高度場明顯偏低,南支槽非常活躍,特別是來自孟加拉灣和南海的西南暖濕水汽明顯偏強,引導西南暖濕氣流不斷向南方輸送,并與高緯度活躍的冷空氣頻繁在我國南方地區交匯,導致我國西南、江南、華南大部地區降水明顯偏多,北方地區則偏干冷。
這就是我們桂林人熟悉的“濕冷魔法”,二者聯合發動“魔法攻擊”,成為持續性冰凍雨雪天氣的主要原因。盡管有研究表明,這種氣候現象有著2-3年周期性變化,近年來強度也在減弱,但仍會發生階段性的冰凍雨雪天氣。其實,“濕冷魔法”是有跡可循的,我國氣象專家根據研究發現,秋季印度洋關鍵區海溫和北極海冰關鍵區海冰總面積異常,就是前兆信號之一。
那么,影響桂林的這次降雨降溫過程還要持續多久?22日,全州才灣天湖水庫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最低溫零下7.4℃,刷新了此次降雨降溫過程的氣溫最低值。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今天開始降水范圍將逐步收縮,太陽有望在24日短暫“露臉”,氣溫回升到兩位數,直至下周一路飆升到20℃以上。由于前期濕冷程度較嚴重,我市大部地區基礎氣溫較低,升溫幅度較大,早晚溫差會十分明顯,需要注意保暖,適當增減衣物,謹防感冒。
記者馬翔 通訊員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