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板正的制服,還未說話,嘴角先有笑意;說話慢條斯理,和善親切……這是梁保華給很多人的印象。現任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市場監管局城東市場監管所一隊隊長的梁保華,自1992年從事消費維權工作以來,始終立足職能,忠于職守,千方百計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在長達30年的調解工作中,他通過經驗積累與不斷學習,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個人特色的“調解法則”,并成立了“慧商老梁調解室”。
圖:梁保華平均每年受理消費投訴近千件。
這名在消保維權一線默默耕耘了30年的老黨員,日復一日堅守崗位,風雨無阻為消費者保駕護航。僅2021年,城東市場監管所在他的帶領下就受理舉報投訴1643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00余萬元。在消費者送的一面面錦旗以及一串串處理投訴數字背后,隱藏著無數艱辛調解的故事,也見證了消費者對梁保華工作的認可和滿意。
“看看,在市場買的4只青蟹,老板賣的是繩子還是青蟹”“菜場買的青蟹,150元一斤,捆螃蟹的繩子足足有6兩重,這天價的繩值90元”……2022年1月底,臨近春節,梁保華接到了好幾起“螃蟹過度捆綁”消費投訴。溫嶺人愛吃青蟹,逢年過節,青蟹更是饋贈佳品。鮮活螃蟹捕撈后必須立即捆綁,否則易造成蟹腿折斷,很可能導致螃蟹死亡,給經營者帶來經濟損失。但螃蟹捆綁繩重量多少為宜?梁保華和同事們先后走訪了轄區6家菜市場,與螃蟹批發大戶座談,學習研究了大連長興灣、臺州三門灣等多地做法,最終提出青蟹捆扎物重量不大于蟹體重5%的指導建議。該建議被溫嶺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科積極采納,并在《市場誠信規范經營承諾書》中加以體現。
截至目前,溫嶺市共有76個市場完成承諾書的簽訂,相關經驗做法在多個縣市區推廣。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戰場,我們老同志也有老同志的主力陣地。要我說,處理投訴舉報就是我們的‘主戰場’。我們老同志有更多的生活經歷,更易開展工作,要干得好!干出成績!”這是梁保華在消費維權崗位上時常掛在嘴邊并付諸行動的一段話。
群眾消費無小事。為使維權工作做到有理有利有節,梁保華制定了一套嚴格的工作規則:認真接待來信來訪和投訴電話,做到件件有記錄,事事有答復;受理投訴做到耐心、細心、周到、熱情;處理投訴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公平、公正、公開、合理解決糾紛。
多年來,梁保華平均每年受理消費投訴近千件,其中既有群體糾紛,也有個人糾紛;既有涉及商品房的大型糾紛,也有日常消費的小糾紛。梁保華認為,只要消費者的訴求是合理合法的,就應該盡自己的所能,為消費者挽回損失。
自1983年參加工作以來,梁保華生命里一大半時間都貢獻給了消保維
權工作,曾因為消費者和商家的不理解而受過委屈,也曾因為周而復始的調解而感到疲憊,更曾因為工作過于繁忙忽視家人而感到愧疚,但梁保華依然在這條路上走了30多年。問起原因,他用簡單兩個字回答——“熱愛”。
“我非常熱愛這份工作。甚至可以說,我一路見證了我們的消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雖然我只是貢獻了個人非常渺小的一份力量,但依然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梁保華說。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93年出臺,梁保華正是全國首批運用這部法律為消費者維權的人。
“《消法》剛頒布時,整個消費市場中商家是處于強勢地位的,消費者也不懂如何維權。”梁保華說。如今30年過去了,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經營者也越來越規范,消費環境讓人越來越放心。這也是梁保華身為消保工作者最高興見到的事情。
2021年,在溫嶺市市場監管局和溫嶺市司法局的推動下,以梁保華名義設立的“慧商老梁調解室”正式成立,以便于更好地讓消費者維權有道。
“我個人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但我愿意將我的有限變成為人民服務的無限,把消費者權益保護當作終身事業一直做下去。”梁保華的寥寥數語,折射出一名老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本報記者 鄭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