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平交路口設置了LED電子誘導屏,優化了非機動車等待區。(交警部門供圖)
本報訊(記者蘇文娟 通訊員聶夢嫻)近日,不少市民朋友發現,上海路與中山南路交叉口(以下簡稱上海路平交路口)的路面上施劃了新的標志標線,通行方式發生了變化。記者了解到,為保障群眾出行安全,提高車輛通行效率,市公安交警部門針對市民關注的交通流量大、人車混行、交通擁堵情況較為突出的老城區交通路口進行精細化管理,從改變信號燈放行、利用空白區擴大蓄車區域等方式,對上海路平交路口的交通組織進行了優化改變。
據了解,上海路平交路口東西方向聯系新老城區,南北方向聯系中山路,同時緊鄰火車站,路口非機動車、行人流量非常大。行人與車輛間交織沖突、非機動車待行空間不足、信號燈控制方案適應性差等問題一直是市民關注的問題,對此,交警部門予以高度重視。
日前,市公安交警部門對該路口進行了全面的交通組織優化:一是聯合道路主管部門拆除了東、西、北口的渠化島,取消了立交橋下的臨時停車位,擴大路口幾何空間,增加非機動車蓄車和車輛通行能力;二是重新施劃路口范圍內交通標線,設置非機動車待行區、機動車左彎待轉區以及設立提示LED誘導屏,提醒過往車輛進入待行區,實施“蓄水式”有序通行;三是簡化路口信號燈控制方案,減少信號燈相位,讓出行者更容易理解、接受和遵守。
據介紹,“蓄水式”放行就是在斑馬線前面劃出一塊區域作為“蓄水”池,供非機動車和左轉的機動車提前等待。在信號燈放行方式上,“蓄水式”放行改變以往雙向放行的方案,采取4個方向單邊順時針輪流放行的方式,按東進口—南進口—西進口—北進口的順序依次放行。“在上一個路口車輛放行時,下一個路口的非機動車和左轉的機動車就可以進入待行區進行等候了。”市交警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因“蓄水”池空間較大,車輛提前進入了待行區,將非機動車與行人、機動車分離等候,避免交通沖突,規范路口通行秩序,有效提高路口蓄車能力和通行效率。
交警提示,機動車、非機動車通行該路口時需注意觀察LED誘導屏上的提示信息,按誘導屏上的提示進入非機動車待行區及機動車左彎待轉區,切勿錯誤進入待行區影響其他方向的車輛正常通行。同時,該路口東、西口還設置了非機動車左轉待行區,因該路口信號燈綠燈時,直行與左轉并行,請東、西方向的非機動車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左轉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