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桂區錦秀路落花滿地,極富詩情畫意。 通訊員李騰釗 攝
毅峰路,黃葛榕落葉金黃。通訊員李騰釗 攝
□本報記者韋莎妮娜
日前,地處南方的桂林,春季新葉萌發之時,老葉紛紛掉落。五顏六色、層層疊疊的落葉,給城市增添了一抹“春季秋韻”的詩情畫意。
近年來,圍繞我市道路上的落葉能否緩掃,各方一直有著不同的聲音。園林部門一直嘗試在特定區域“落葉緩掃”,贏得了不少市民拍手稱贊;環衛、消防部門考慮的重心則在詩意以外:落葉引發的環境污染、道路安全、火災隱患,“緩掃”的構想理想成分居多。
有沒有一個辦法,能在保證衛生和安全的前提下,讓“春秋看落葉”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在鋼筋水泥構筑出來的城市“冷景觀”中保留一抹動人的顏色和溫暖?
你有多久沒看過天了?
近幾天,隨著氣溫回升和大風降雨,桂林街頭的落葉、落花成規模地掉下,形成了一道無法忽視的景觀。即便是平常忙著邊走路邊刷手機的人,也不自覺地停下來拍拍落葉和街景。
在王城景區,榕樹、香樟樹掉落下來的陳葉,已經將校園的干道鋪滿。這些陳葉呈現出黃色、紅色等,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層紅黃相間的錦繡地毯。站在落葉上,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數百年前,是否也有人像今人一樣,站在春天里看落葉片片飄零?山巒樓宇在春雨中靜默,一代代人遠去,唯有山河綠樹長青。
濱江路是桂林人和游客都流連忘返的一條景觀道,也頗受文藝青年們的喜愛。在這里,429株香樟沐浴了半個世紀的雨露陽光,郁郁蔥蔥。每到春天和秋天,香樟葉緩緩飄落,置身其中的人仿佛忘卻了時間。在解放西路、雉山路,黃葛榕、杜英熬了一冬后欣欣然“換裝”。金黃的黃葛榕葉子和紅色的杜英樹葉簌簌落下時發出了“沙沙”聲,讓人一下就從川流不息的城市快節奏抽離出來,捕捉到了一分靜美。
“落葉其實很美,只是沒有多少人會去發現它們,欣賞它們。”市民袁先生拍了一張落葉街景,感慨道。“少年已遠行,落葉又逢春。”梁女士特地選擇了一個晴天,定格下王城內的繽紛落葉大道。
然而,讓袁先生和梁女士們感到惋惜的是,街頭的落葉景象雖然漂亮,但卻不能保存很久。每天都會有保潔人員奮力將落葉掃成一堆,然后運走。
“這么美的落葉景觀,可以晚幾天再掃嗎?”不少市民紛紛發問。
葉落矣,可緩緩掃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1100年前,吳越王錢镠,在給妻子的一封家書中詩意地寫道。
春來賞花、賞葉,自古都是調節情志的好辦法。那么,面對著滿城落葉、落英,我們能不能讓它們多停留片刻,再緩緩掃矣呢?
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市林業和園林局就不斷向景區、公園、居民小區發聲,建議可以落葉緩掃。該局綠化科科長李騰釗介紹說,桂林的綠化率高,全市林蔭道覆蓋率達到了85%以上。落葉量在全國也排行前列,因此更有“落木蕭蕭下”的先天條件。受氣候影響,在桂林,春秋兩季都能看到落葉繽紛的反季節美景。因為葉落時間短暫,桂林市民也反映了多次想留住落葉。但“不掃”和“緩掃”還是有所區別的,“緩掃”緩到什么程度,也是要因地制宜的。
在園林部門的倡議下,目前,電科所宿舍、王城景區、兩江四湖景區都嘗試了“落葉緩掃”。像兩江四湖景區,甚至在20年前就萌發了落葉緩掃的意識。
但在景區外圍,如靖江王府周邊的西華門、東華門區域,還有緊挨著漓江的濱江路等景觀較好的路段,想推廣“落葉緩掃”相對較難。
負責王城西華門、東華門內片區的環衛工人則告訴記者,近段時間,她們的工作量因落葉頻繁而明顯加大。由于落葉要單獨打包送去處理,每天清掃整理出來的落葉就達到了15包以上。雨天落葉沾在地上,清理的難度就更大了。
保留街道景觀落葉,既能裝扮城市,又能減輕環衛工作量,何樂而不為呢?
市環境衛生管理處業務科長秦燕表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早在幾年前,秦燕也關注到了上海、成都、宿遷等城市在部分路段實施“落葉緩掃”政策。盡管政策和效果很好,但在桂林的落地卻顯得不那么“實用”。秦燕說,事實上,并非外界認為的那樣,環衛將落葉也算為垃圾,街道要“以克論凈”。無法在城市道路推行“落葉緩掃”首先是與桂林的氣候有關。桂林雨水多,雨季較長,春季幾乎全在下雨。不及時清掃路面落葉會堵塞下水道,如果遇到氣溫高的時候,潮濕腐爛的葉子還容易滋生細菌。
“也許我們剛在晴天承諾緩掃,第二天就因為下雨不得不掃。這么一來,也許市民意見會更大。”秦燕說。
其次,行道兩旁的落葉有安全隱患。晴天的時候,落葉飄到車道上,容易被碾碎,給空氣增加PM2.5、PM10的含量,還會妨礙行車視線誘發交通事故。
秦燕補充說,在街道兩旁的落葉如果不及時清掃,很有可能被認為是垃圾。有的人就順手將垃圾扔到落葉里面去了。因此,她認為,在城市道路實施“落葉緩掃”也需要市民配合,普遍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習慣才行。
李騰釗則建議,對于一座城市,應該逐步掌握精細化管理的度,拿出繡花功夫,不僅要在特定的、適合的區域嘗試“落葉緩掃”,還要“精細化緩掃”。比如挑出落葉中的垃圾而保留落葉,比如在“緩掃”期間掌握落葉堆積的厚度、清掃的頻度。
如何破解一片落葉中的“美麗難題”
李騰釗介紹說,目前,我市共有植物品種2329種,桂林原生的有1166種,在桂林發現并以“桂林”命名的植物有11種,如桂林白蠟、桂林厚殼、桂林紫薇、桂林烏桕、桂林石楠等。光是在市區內種植的就有數萬株色葉樹,如楓香、香樟、榕樹、桂花、杜英、銀杏、黃葛榕、水杉等。同時,在春季能形成大片落花的有桃花、櫻花、紫藤、三角梅等。
有這么好的先天條件,更應該把落葉和落花好好利用起來。李騰釗說,在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過程中,也應當注意到順應自然而生。花草樹木,雖然無言,但卻是最好的老師。城市景觀漂亮了,人們的素質無形中就提升了。因此,未來是否可以考慮把落葉、落花納入校園德育、美育課程中。比如讓孩子們動手撿拾落葉,做成漂亮的落葉畫、壓花、壓葉標本等;借助落葉落花,開展生命教育、自然教育。
在適合的區域、街道,可用落葉創設一些小品景觀。相比其他造景成本,落葉基本是零成本,只需要一把掃帚和一些創意。在武漢疫情期間,我市市民自發地用落葉在地上擺出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圖樣,不僅將落葉再利用了起來,還賦予了它們正能量,折射出了一座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
花改善視覺,葉營造氛圍。李騰釗說,自己曾經游歷過一些國家,每去一個地方,他常會觀察一座城市如何對待落葉與落花。像一些歐洲國家,在落葉景觀上做得非常好,真正達到了“師法自然”的效果。李騰釗建議說,桂林也可以嘗試將落葉與旅游產業相結合,讓游客們“北方看雪,南方賞葉”。比如,在落葉季,王城景區可以在景區內的落葉大道上增設一個帶有劉三姐這樣的本地文化IP形象,讓游客和市民在拍照的同時也變成地方文化符號的輸出者。
針對目前一些樹種如黃葛榕,落葉頻率不一致的現象,未來也可以采取一些技術手段,調節樹葉掉落的時間,讓葉落同頻,以達到紛紛揚揚、落葉厚疊的視覺效果。同時,相關部門還可以發布“賞葉地圖”,圈出落葉緩掃的區域、賞的是什么樹種的落葉以及樹木的介紹,這樣,游客對桂林又多了一個“不得不來的理由”。
李騰釗說,美需要引導和發現,美好生活也需要所有人共同締造。一座城市,對外的形象是立體的、多面的,人們可以通過山水認知她,也可以借助葉片走近她,更可以通過嗅覺、觸覺來感知她。期待多部門聯動,拿捏好“落葉緩掃、落花緩掃”與城市美學、生活美學之間的刻度。推出賞葉經典線路,讓大家都能感受到“頭頂是湛藍的天空,腳下是繽紛的落葉”的詩意。
落葉景觀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城市如上海,可以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目前,在國內城市中,落葉景觀路最具規模、規劃最完善的城市是上海。2013年,上海徐匯區余慶路、武康路開始嘗試落葉緩掃。次年,全市落葉景觀路增加到了6條。2021年,全上海落葉景觀道達到了41條。上海相關部門規定,落葉景觀道路至少要滿足幾個條件:第一,落葉不能影響所在道路暢通,并且道路本身要具有相當寬度;第二,道路要有足夠的保潔能力;第三,落葉景觀要符合所在道路的整體風格;第四,在“落葉緩掃”的時間內,樹木要有一定的落葉量、豐富的色彩層次。
41條落葉景觀路并非小數目,如何保障其安全與衛生?上海經驗是讓保潔人員變掃為撿,撿出落葉中的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同時控制落葉總量,確保落葉不阻塞雨水口,不影響通行。遇到雨霧天氣,啟動應急清理機制,暫停景觀道試點,實行全面保潔。
同時,記者還查閱到,上海作為“落葉緩掃”的先行者,也沒有一味追求景觀道的數量。今年,上海對過去的“落葉緩掃”景觀道進行了梳理和評估,及時調整或替換部分區域的景觀道。對于周邊在施工、所在路段車流量增大的道路,不再實施“落葉緩掃”。
在法國里昂,街頭落葉景觀已經成為吸引人們前去觀光旅游的名片。藝術家、設計師就地取材,將落葉、樹枝做成各種造型,如編織成一件舞裙的造型,立在公園里,取名為“與樹林共舞”;或者把樹枝編成噴泉狀,落葉插在樹枝中,形成一個“落葉噴泉”;又如在街頭用密密麻麻的落葉制作成一塊展板,用不同顏色的落葉擺成文字,宣傳自然教育、環保知識等。
“落紅不是無情物”,一片落葉、一朵落花,是自然對人類的饋贈,也是大自然給城市出的一道管理“考題”。“一花一葉總關情”,如何回應百姓關切的落花、落葉,也體現了一地的管理技能和“城市情商”。
打造落葉景觀我之見
□黃瑩(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春季是樟樹、黃葛榕等常綠樹換葉的季節,滿地的黃葉落下,別有一番趣味。而秋季的烏桕、楓香、銀杏層層疊疊的紅葉、黃葉把城市點綴得像一幅畫。就我個人而言,很希望這大自然所賜予的美景能保留得久一些。
“春季秋韻”是桂林的特色美景。打造落葉景觀,不僅能為城市增添一抹絢麗多彩的風景,更能展現自然美和人文美,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打造落葉景觀方面,我建議將落葉與古建筑結合,白墻青瓦與古老大樹(楓香、銀杏等)相呼應,營造深層次的意境美;將落葉與雕塑、座椅等景觀小品相結合,讓市民游客看風景,品文化,直觀地感受一座城市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風情;將落葉與園路結合,在落葉、落花季,人們可以沿著鋪滿落葉的園路慢行,踏著色彩繽紛的落葉,發現城市的另一種美。落葉的下面以軟質的草坪、植被為主,與落葉互為襯托,
以達到視覺上的和諧。在特定的區域、路段,打造落葉與人文元素結合的景觀,讓城市的“氛圍感”更足。
(記者韋莎妮娜 整理)
賞全市落葉、落花地點一覽
香樟落葉:王城景區、濱江路、漓江路、環城北一路、七星路、中山南路、西山路、鳳北路,其中以王城景區和濱江景區為甚。
黃葛榕落葉:解放東(西)路、穿山路、穿山東路、毅峰路、五里店路、西環路、南環路。
桂花落葉、落花:全市主要道路、景區,比較密集的在龍隱路、解放西路上。
小葉榕落葉:南環路、王城大榕樹、古南門古榕、穿山小街、三多路、麗君路。
白蠟落葉:中華路、靈川。
楓香落葉:五里店路、東二環路、七星路、西鳳路、訾洲公園、廣西師大校區、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六合路校區。
杜英落葉:雉山路。
銀杏落葉:桂湖銀杏園、榕湖、杉湖、廣西師大育才校區、中山中路、中山南路等。
水杉落葉:桂湖、杉湖、園林植物園。
烏桕落葉:竹江村、兩江四湖、訾洲公園、魯家村等。
櫻花落花:南溪山公園、西山公園等。
紫藤花落花:南溪山公園、三里店海關宿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