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訂微型車位 交付時卻變“標準”
售價由7.8萬元升至13萬元 業主認為不合理
蘭先生預訂的微型車位后面有一塊空地。
南寧市大學東路瀚林廣場小區業主蘭先生交了2萬元定金,預訂一個7.8萬元的微型停車位,當時開發商已開具選房確認函。
近期,開發商卻告知蘭先生,車位已重新編號,他預訂的微型車位已變為標準車位,售價13萬元,讓他加錢或換另一處車位。蘭先生認為不合理,開發商回應,經相關部門實際測繪,蘭先生預訂的微型車位確實已變成標準車位。
業主:
微型車位變成標準車位
蘭先生告訴記者,去年3月,他預訂了小區負一層編號為B1A174的微型車位,全款價7.8萬元,車位已劃好,長4.3米、寬2米。蘭先生到現場確認位置和尺寸無誤后,交了2萬元定金,開發商開具定金收據、選房(即車位)確認函和選房卡。當時,置業顧問李某稱蘭先生選購車位已成功,只需等待開發商擬定合同后簽約。
今年1月底,另一名置業顧問通知蘭先生,車位已進入簽約程序,原先規劃的車位有調整,蘭先生預訂的微型車位已重新編號,變為標準車位,將改為長5.3米、寬2.4米的標準車位。負一層標準車位售價為13萬元,如果蘭先生要買,需補交5.2萬元或者換其他車位。
蘭先生說,去年,開發商尚未取得地下停車位預售許可證就開始對外銷售,今年1月底才取得預售許可證。開發商有兩套地下停車位的圖紙,一套是之前銷售時用的,即他原來所選的車位編號。但開發商又在住建部門備案另一套新圖紙,新圖紙上他的車位編號已換,變成了標準車位。
3月31日下午,記者在瀚林廣場小區負一層停車場看到,蘭先生當初預訂的微型車位處于兩根柱子之間,其面積和編號暫未更改。蘭先生用尺子測量顯示,所劃車位的長和寬分別為4.7米、2米,比旁邊標準車位要小,不過車位后面還有一塊空地。蘭先生稱,他預訂的車位位置和面積均未變,開發商卻稱已改為標準車位并要求加價,顯然不合理。
開發商:
爭取雙方都滿意
據開發商廣西瀚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銷售中心相關人員介紹,2021年,他才開始接手這一項目,并不清楚蘭先生預訂的是微型車位。經相關部門實際測繪,蘭先生預訂的微型車位確實已變成標準車位,長寬均達到標準車位的標準,并已拿到預售證。由于兩種車位價格不一樣,他們已跟蘭先生溝通,讓其重新選擇其他微型車位或者補錢,但蘭先生不愿意。
對蘭先生所反映的問題,他們已及時跟公司領導進行溝通,并將繼續跟進,爭取達到雙方都滿意的處理結果。
律師:
應由開發商承擔損失
律師韋才識分析稱,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第五條規定,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并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
在該案件中,蘭先生通過選房卡、確認函的方式,明確與開發商就具體明確的購買對象以及價格達成一致協議,并履行部分合同支付了定金,應認定實際上車位買賣合同已成立。因此,從民法典誠實信用原則和雙方真實意愿出發,蘭先生有權要求開發商繼續履行合同,即按照原約定的價格簽訂合同,并履行備案手續。
至于開發商在取得預售證后,由于測繪原因導致車位面積增大,其過錯在于開發商,由此帶來的損失應由開發商承擔。
據《南國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