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
《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
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
《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是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由大衛·耶茨執導,埃迪·雷德梅恩、裘德·洛、麥斯·米科爾森等主演的奇幻冒險電影。
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1930年左右,講述了魔法師鄧布利多意識到強大的黑巫師格林德沃正試圖奪取魔法世界的控制權,于是委托魔法動物學家紐特帶領一支精良的團隊執行對抗格林德沃的危險任務,他們還將因此遇上新老神奇動物 。
《神奇動物在哪里》是J.K.羅琳創作的電影劇本,她也是深受讀者喜愛的國際暢銷書“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這個史詩般的神奇故事發生在1926年,也就是“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發生的半個多世紀之前。
《神奇動物》系列電影的最大看點之一就是各種令人驚嘆的“神奇動物”,而這些神奇動物往往也是想象力與大自然的有機融合,很多角色的特質都能在現實世界找到對應的元素。
▲電影預告片段截圖
不少中國觀眾發現,在電影《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里,中國神獸麒麟棲息在美麗的桂林,片中也出現了桂林漓江、月亮山等風景畫面,而主演“紐特”埃迪·雷德梅恩也在采訪中確認電影中有桂林的風景。
▲《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神奇動物3》)前往廣西德天跨國瀑布、漓江、月亮山取景。氣翼鳥帶著紐特飛升后展現的壯美山水就是主創以無人機實拍風景為基礎,加上英國攝影棚和后期特效還原出來的。
月亮山是桂林陽朔群山之中的地標,位于陽朔縣高田鄉鳳樓村邊,山上有一個天然的大石拱,兩面貫通,遠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掛,故稱之為:明月峰,俗稱月亮山。
▲電影預告片段截圖
▲圖源:同程旅行
月亮山的山頂石壁如屏,風光古樸素雅、恬靜安逸,山頭上有一個天然的大石拱,一洞穿透,宛如明月高掛碧空。
▲圖源:同程旅行
還有網友稱,最喜歡電影主角紐特劃著竹筏去找麒麟,一片昏暗中有魚燈一盞與天上的月亮遙相呼應的畫面,“就像看志怪故事時會想象這樣的情景:夜色蒼茫,孤燈一盞,去往神秘之境探訪靈禽異獸”。
▲電影預告片段截圖
漓江漁火,原是桂林漓江上漁家人的一種傳統漁事活動,小竹筏上一盞耀眼的燈光,燈光引來了趨光性的游魚,魚鷹借著燈光,把魚兒捕獲叼給它的主人。
為使水中的魚兒發慌亂竄,也讓魚鷹興奮,以期捕獲更多的魚,漁民們就用漿拍打水面,并不停地吆喝。
在夜幕下的江面,漁民成群結隊,乘筏游梭,江面上便出現了星羅棋布的點點游星,與美妙絕倫的漓江山水大背景融成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奇妙景觀。
▲ 圖 | 廖賢周 攝影
在流傳已久的“陽朔八景”中,就有“漓江漁火”一景。
▲游客打卡漓江漁火 圖/微博@小李TMD探花
電影上映后,#神奇動物3里的桂林山水##神奇動物和桂林的適配度# #神奇動物3的中國元素好驚艷# 等微博話題更是引發了網友熱議。
那么……神奇動物和桂林的適配度多高?《神奇動物3》里的桂林山水元素又有多驚艷呢?
想要找到問題的答案,那就跟文旅君一起走進比神奇動物更神奇的廣西山水中吧~
而廣西山水神奇的奧秘,就在于——“喀斯特”。
▲桂林相公山 黃一駿/攝
中國南方
巖溶地貌的“代言人”
“喀斯特”(Karst)原是伊斯特拉半島上一座石灰巖高原的地名,那里發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由此,“喀斯特”成為巖溶地貌的代稱。
但是,相比之下,中國的南方地區,更有資格成為巖溶地貌的“代言人”。
▲桂林峰林
中國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從熱帶到寒溫帶,從濕潤區到干旱區,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包羅萬象。
中國的喀斯特主要分布于南方的滇、黔、桂、川、渝、鄂、湘、粵等省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喀斯特區。
▲廣西河池市大化七百弄 卞謙裔/攝影
中國同時也是對喀斯特地貌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就有關于巖溶地貌的記載,后來以明代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記》記錄最為詳盡。
從研究歷史到分布面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 “喀斯特王國”,美景何其多,大美喀斯特。峰、林、山、谷、湖、石、瀑、泉、潭……喀斯特地貌幾乎集合了所有自然景觀元素。
▲廣西來賓金秀蓮花山
▲廣西河池三門海
眾所周知,喀斯特地貌向來以風景優美著稱,塑造了許多奇觀和風景,真實的喀斯特風景比電影更讓人震撼——
峰林和峰叢挺拔于江流溪水之間,造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勝景;
神奇的天坑內別有洞天,催生了“桃花源”般的世外樂土;
除此之外,還有玄妙橫生的天生橋、飛流直下的喀斯特瀑布、明澈如鏡的喀斯特湖……
▲廣西桂林山水 圖/微博@Synl陸導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
▲廣西百色靖西通靈大峽谷
它們或壯觀、或秀麗,或峻峭、或幽深,令文人留戀,讓科學家癡迷……
▲廣西百色市樂業布柳河仙人橋 ?李晉 攝
▲廣西河池巴馬水晶宮 圖/李肖昌攝影
廣西喀斯特有多美
處處都是“小桂林”
廣西的碳酸鹽巖面積占了整個自治區面積的41%,由東北往西,有大面積的喀斯特地貌出露,東南方向也有零星的分布,再加上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區,降水豐富,給喀斯特地貌的發育提供了極佳的條件。
因而這里保存了最典型、最豐富多樣的喀斯特地貌形態。
▲桂林漓江陽朔興坪段鐮刀灣
▲桂林八角寨 圖/廣西桂林市資源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廣西是喀斯特地貌的自然博物館,處處都有“小桂林”。
峰林峰叢是廣西最經典的地貌形態。桂林就是峰林峰叢景觀的代表。大自然似乎偏愛廣西,給了個桂林還不夠,還處處都撒上了“小桂林”,除了沿海的城市,廣西各城都有峰林平原。
▲河池環江喀斯特遠景,三才晨景 覃德志/攝
▲崇左明仕田園
▲賀州鐘山百里水墨畫廊 圖/黎遠偉 攝影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
“江作青羅帶,山為碧玉簪”“幾程漓江水,萬點桂山尖”是桂林生動的景、境寫照。
桂林山水之美妙與奇幻以至甲冠天下,乃源自峰林和峰叢喀斯特的存在,以及兩者在桂林盆地中協同有序的分和其發育正處于最具風光觀賞價值的階段,峰林喀斯特中孤峰分布的疏密有致,平原地面上仍存在匯水瀠瀠。
▲桂林美景的成因——
桂林地區的地質結構成就了這里舉世無雙的美景。桂林盆地的石灰巖厚度可達3000米,就像一塊大而完整的璞玉。因為漓江流域北、東、西三面的山不是喀斯特巖山,所以降水不會下滲漏光,最終匯聚成河流。山上淌下的大小河流匯集到桂林盆地,如刻刀般雕蝕著深厚的石灰巖,將其塑造成一座座分離的山峰,使地表形成峰林平原。(攝影/王正坤,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2月)
峰叢地形則高大厚重,峰壑萬重,氣勢磅礴,雄奇壯麗,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增添異彩。
▲桂林陽朔相公山 天田新異/攝影
疫情結束后
相約游廣西
好好看一場電影
再好好看看
比神奇動物更神奇的絕美山水吧~
來源丨廣西文化和旅游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