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之花”刷屏朋友圈 讓桂林一下浪漫起來
宮粉紫荊今春為何開得這么好?
宮粉紫荊。
山水大道上的宮粉紫荊。
這個春天,桂林大街小巷的宮粉紫荊刷爆了朋友圈。市民走到環城南二路、東華路、桂陽公路、山水大道、西城大道、花卉大道(東二環路至堯山花卉基地)等路段,隨手一拍都能出“大片”。
市民網友很好奇,今年全城刷屏的宮粉紫荊是什么時候在桂林扎根的,為何今年開得格外旺盛?
是宮粉紫荊而非紫荊花
盡管宮粉紫荊在桂林人的朋友圈里“實力霸屏”,但不少人卻把它的“芳名”叫錯了。
近日,市民鄭先生在朋友圈里分享了在路旁發現的粉色花朵,并配文:“好美的紫荊花,好美的桂林城。”
記者從市林業和園林局綠化科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宮粉紫荊和紫荊花,其實并不是一回事。
據了解,宮粉紫荊又叫宮粉羊蹄甲或者洋紫荊,是豆科羊蹄甲屬。它的花瓣呈寬橢圓形,或粉紅或淺紫色,旗瓣上有深色斑紋,雄蕊數是5枚,花期在3月至5月。
而紫荊花則是豆科紫荊屬,落葉喬木或灌木,花紫紅色或粉紅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較多。開花時,花朵密密麻麻長滿枝條,就像是一條花鞭。“所以,把宮粉紫荊叫做紫荊花是不準確的。”
工作人員還表示,不少市民還容易把宮粉紫荊和羊蹄甲或紅花羊蹄甲搞混,雖然這3種花的花形相似,但卻是不同的花種。
有研究表明,紅花羊蹄甲是羊蹄甲和宮粉紫荊的自然雜交后代。要想分清它們其實也不難:羊蹄甲的花瓣細,從中部向外有明顯褶皺,顏色是淡粉至白色,一般秋冬季9月至11月前后開花,開花時枝葉繁茂;紅花羊蹄甲花瓣比羊蹄甲寬一些,比宮粉紫荊長一些,顏色為花粉色至深紅色,整體呈深紫紅色,它一年四季都可開花,其中冬天開得最旺,在我市多在5月至6月、11月至次年2月開花。
“網紅之花”的桂林引種之路
記者從市林園部門了解到,桂林有規模地引種宮粉紫荊,是在2016年前后。
“此前因為擔心宮粉紫荊受不了桂林冬季的低溫,因此沒敢大規模栽種。”相關負責人介紹,最初,我市只在公園、湖畔等地零星引種宮粉紫荊。上世紀70年代,園林工人們最早在黑山苗圃(現桂林園林植物園)內種過數棵宮粉紫荊;上世紀70年代末,杉湖湖畔種下過一些;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西山公園內的隱山西南腳也種了數株。
這十多年來,柳州等周邊城市開始廣泛種植宮粉紫荊,從當地的種植經驗來看,宮粉紫荊對零下幾攝氏度的天氣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為此,我市林園部門也嘗試在市區小規模試種宮粉紫荊。
2015年,市林園部門在訾洲公園內近百米的游覽道兩旁引種了宮粉紫荊,第二年就形成了繁花夾道的景觀,這堅定了我市種植宮粉紫荊的信心。
2017年,我市對環城南二路的綠化進行提升,市林園部門在此種下了近百棵宮粉紫荊;2018年,我市在進行靖江王城歷史文化旅游休閑街區改造時,市林園部門把原來種植雜亂、長勢弱的樹木移栽他處,新引種了49株宮粉紫荊。如今,這兩處都成了宮粉紫荊的賞花點。
之后,我市又在桂陽公路、山水大道、西城大道、花卉大道、南洲大橋匝道等多條道路種植了宮粉紫荊,經過多年養護,開花效果都不錯。多年來,我市一些高校校區、單位大院、住宅小區也種下了相當數量的宮粉紫荊,春日里隨處都可欣賞到宮粉紫荊營造的靚麗春色。
今春盛開有諸多原因
還有市民向晚報咨詢,往年市區里的宮粉紫荊似乎沒有引起這么大的關注,是不是今年開得格外好?對此,專家給予了肯定的答案。
市林園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宮粉紫荊喜陽光,過去一年桂林市晴天較多,光照充足,為今年宮粉紫荊的盛開創造了條件。同時,今年春節期間桂林溫度較低,宮粉紫荊落葉情況好,這也有利于花苞的發育,并且開花后滿樹都是花,沒有葉片阻擋,觀賞效果也更好。反觀去年花季,由于春節期間溫度較高,宮粉紫荊先出葉再開花,看上去就是“半花半葉”。
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薛躍規教授也分析說,今年宮粉紫荊開得格外好,主要跟天氣有關。早春開花的植物一般冬天就形成花芽,今年冬天特別冷、下雨少,有利于花芽的形成。此外,開花情況也與植物本身的生長規律有關,像一些果樹會有“大小年”,宮粉紫荊也是一樣,可能今年恰好是宮粉紫荊的“大年”,或者往年開花少,樹里積累的營養剛好在今年釋放,所以開花很茂盛。
“今年的宮粉紫荊開得格外好,也是人努力、天幫忙的共同結果。”市林園部門相關負責人說,我市正不斷探索適合宮粉紫荊的水肥控制方法,逐漸加強了對宮粉紫荊的管護。
市林園部門相關負責人提醒,近期的降溫對宮粉紫荊的花期有所延長,但連日的降雨可能會打落花朵,影響觀賞效果,因此,還沒欣賞夠的市民要抓緊時間了。
記者了解到,當下有一些市民因賞花心切,為拍到心儀的照片和視頻,出現了把電動自行車開到機動車道、行人走上機動車道、集體在車道上合影、隨意亂停車輛等行為。該負責人提醒,賞花還需注意安全,不應阻礙交通,更不要拿生命安全開玩笑。
該負責人還提醒,市民賞花時,還應杜絕摘花、攀折、搖樹等不文明行為。美麗的風景,需要大家的共同愛護,文明賞花花更美。記者莫俊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