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億元補助資金助力又一批桂林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工
“改”出幸福感 “造”出新生活
改造后的篦子園小區車輛有序停放。
2021年,桂林老舊小區改造繼續沿襲“改善基礎設施,提升生活品質”的主旋律。4月18日,記者從市城管委、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了解到,2021年桂林老舊小區獲得財政補助資金約6.6億元,共有412個小區納入改造名單,涉及居民戶數46444戶,涉及建筑面積366.29萬平方米,位居廣西第一。
目前,2021年桂林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2022年新的改造計劃和改造名單也已出爐。
提升生活品質的老舊小區改造
4月19日下午,家住桂林理工大學(屏風校區)教職工宿舍的戴奶奶走出家門。看到正在施工的老舊改造工程的施工方在工地現場,她專門上前詢問小區綠化改造的進度。
桂林理工大學(屏風校區)教職工家屬區是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舊小區。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房屋外墻變得斑駁,路燈、排水系統也已經老化。
“四五十年前的規劃早就不適用了。”戴奶奶說,過去出行是自行車,幾乎沒人騎電動車、開小汽車;現在電動車、小汽車是常見的交通工具,沒有足夠的停車位,老舊小區汽車和電動車亂停亂放的現象很常見,消防通道也變成“停車場”,居民出行不便的同時還有安全隱患。
她向施工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樓棟外的步道能不能再寬一點?方便居民停車充電。”
施工方朱經理現場做了解答:“按照規劃,從安全考慮,電動車有電動車位,不能放在樓棟窗戶邊充電,會有安全隱患。”
戴奶奶聽完,表示理解。“雖然小區的改造工程還沒有完成,但是看到路面被翻新,重新規劃了停車位,小區消防變暢通了,還是蠻高興的。”她說。
除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小區道路、綠化等公共區域的改造,小區路面下的排水管道也重新做了規劃。此外,增加雨水分流、增加照明路燈和攝像監控設備……小區的諸多細節配套設施也得到了完善。
負責改造項目部的朱經理介紹,桂林理工大學(屏風校區)教職工家屬區、桂林理工大學東城小區教職工家屬區都是2021年桂林市本級老舊小區改造的示范小區。去年9月,施工方對這兩個小區64棟居民樓和約11.05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進行改造。目前,桂林理工大學(屏風校區)教職工家屬區還有部分屋面防水及綠化沒有完成,桂林理工大學東城小區教職工家屬區改造已經進入收尾工作了。
除了粉刷樓棟外墻、重鋪路面、增種綠化樹等改造成果,桂林理工大學東城小區教職工家屬區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一處羽毛球場。
“這里原來是一塊空曠的水泥地,被居民當作簡單的球場。改造前,我們咨詢了居民意見,居民反映,想要有鍛煉活動的地方,我們就設計了羽毛球場,還在周邊配有看臺和休息區。”朱經理說,老舊小區在改造時,會在保證施工安全和規范施工的情況下,盡量考慮和滿足居民需求。老舊小區改造的目的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這也是把相關文件的要求和指示落在實處。
改造過程也曾有過“誤解”
樓棟外墻老舊,早年規劃沒有足夠停車位導致小區亂停車、排水堵塞雨天積水,缺乏足夠的照明設施和監控設備等是老舊小區的“通病”,一些老舊小區還有亂搭亂建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在無物業小區篦子園小區、九崗嶺小區尤為嚴重。這里的樓房大多竣工于1990年左右,一些居民為了方便使用,在公共空地上搭建了雜物間。這些雜物間占據了公共用地,不但在搭建時對小區地面造成破壞,還影響小區改造的施工。
篦子園小區有85棟居民樓、九崗嶺小區有90棟居民樓被納入2021年桂林老舊小區改造名單,改造建筑面積共計32.62萬平方米。
去年10月,改造工程開始前,市城管部門多次組織對篦子園小區和九崗嶺小區違規搭建的清理整治行動,拆除了163處違法搭建,拆除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
這樣的行為讓一些居民不解,也產生了抵觸情緒。篦子園小區的張女士透露,有居民認為家門前的棚子搭建了十幾年,都沒有人管,現在要拆除,心里不舒服,少了雜物間就相當于少了使用面積不能接受,與上門勸拆和普法的工作人員僵持了很久。
“在拆除違建的那一段時間,這些居民態度堅決不接受改造施工。但從改造后的情況看,拆除違建還是蠻好的。”有居民說。
這位居民透露,她家住一樓,拆除違建后,樓棟和樓棟之間的距離寬了不少,采光變好了。過去因為搭建對地面造成破壞,每到下雨天小區路面就容易積水,違建拆除后,隨著路面和排水設施重新設計改造,這樣的情況也消失了。一些被違建占據的公共用地拆除后成了停車位,小區的出行狀況也變好了。
除了合理規劃公共用地,被改造的每棟樓道的墻壁也被重新粉刷。小區樹蔭下,有休息用的石凳,一些公共區域還有公共健身器材和兒童游樂設施。傍晚時分,孩子們扎堆在這里玩耍。不遠處,家長們愜意地坐在石凳上聊著天。
改造完成后,市城管委的工作人員多次到篦子園小區和九崗嶺小區走訪,收集居民的意見,鞏固改造成果。
看到小區舊貌換新顏,一些曾對改造工程有“誤解”的居民也自動解開了心結,對工作人員走訪的態度變得和善了。
“做通居民思想工作,拆除老舊小區的違規搭建,一直是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一個難點。”負責這兩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的市城管委工作人員說。老舊小區改造是市政府從2018年就推行的重要惠民工程,就算有困難,相關部門也要按照要求落實老舊小區的改造政策,保證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進度。
2021年,桂林老舊小區獲得補助資金約6.6億元,共有412個小區納入改造名單,涉及建筑面積366.29萬平方米,位居廣西第一,有46444戶居民的生活環境因此獲得明顯改善。
桂林理工大學東城小區教職工家屬區除了改造了路面、綠化,還根據居民意見新建了羽毛球場和看臺。
一些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改造。
改造后的篦子園小區一角。
2022年老舊小區改造名單已確定
據了解,大部分被改造的老舊小區分布在桂林市區,還有一部分小區位于縣城。2021年的老舊小區改造還有小部分仍在進行。
市城管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老舊小區不但影響著城市的形象,更影響著居住在此的居民的生活質量。桂林的老舊小區基數大,從2018年開始,每年都會有一批老舊小區進入改造名單。經過數年的改造,被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已經煥發新生。
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和指導精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除了主要用于小區內水、電、路、氣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還包括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既有住宅電梯加裝。例如,桂林理工大學東城小區教職工家屬區就有多處樓棟加裝了住宅電梯。
環境變好了,維護也很重要。在完善小區各項基礎設施的前提下,補助資金也側重于小區內房屋公共區域修繕、建筑節能改造,例如桂林老舊小區改造后常見的太陽能照明燈,多處配套設置的垃圾分類垃圾桶、廢舊物品回收等有助于老舊小區持續健康、節能、有序發展的設施。
“所有專項補助資金的使用,圍繞的中心始終是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質量和居民生活幸福感。”市城管委的工作人員如是總結。
記者從市城管委了解到,今年桂林(包含各縣、區)共有292個小區,1563棟居民樓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名單,涉及戶數28435戶,建筑面積232.1萬平方米。
按照相關文件實施方案,2000年1月1日之前建成的房改房小區、商品房小區、公房小區和經濟適用其他非自建房小區都符合老舊小區“住房年齡老”的范圍。此外,2001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建成的,基礎設施已經明顯老化、公共區域規劃已經過時、生活設施配套不足的小區,市城管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三家聯合報市政府審定后,也能按照一定比例向自治區住建廳申報,進入老舊小區改造的名單內。
按照2022年桂林老舊小區改造建設進度的要求,目前已經完成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初步升級、財政評審、公開招標等前期審批手續。根據自治區住建廳要求,列入2022年國家下達任務的改造項目須于6月30日前全部開工建設,力爭在12月31日前完成小區內的供水、供電、供氣、道路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
此外,近日自治區住建廳還要求各地在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各地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對于項目開工、竣工率高的地區,在資金分配、項目申報時予以傾斜支持。
記者劉凈伶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