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桂林市公安局持續加大打擊治理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力度,強化反詐中心預警防范職能,升級預警平臺,及時研判各類涉詐線索,極大提升預警能力,打擊和止損效果顯著。近期,桂林市公安局多次成功勸阻,及時為受騙群眾止付、挽損,牢牢守護群眾“錢袋子”——
預警!勸阻!及時止付
案例一:
4月19日,資源縣兩水鄉村民唐女士遭到詐騙分子詐騙。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恐嚇唐女士,稱其銀行卡涉嫌詐騙,不配合工作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唐女士一時被對方的“陣勢”給蒙騙,信以為真,趕緊跑到農商行便民服務站取現金,按照對方的“指令”準備存入指定賬戶。
好在服務站工作人員發現唐女士神色慌張,便多加詢問,判定唐女士遭遇電信詐騙,隨即加以勸阻并聯系派出所處置,成功勸阻電信詐騙一起,涉案金額10萬元。
4月22日上午,資源縣副縣長、公安局長任江帶隊專程來到廣西資源縣農村商業銀行兩水鄉塘洞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對該站工作人員進行表彰獎勵,并頒發資源縣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案例二:
4月15日,臨桂分局反詐中心在對一名存在被詐騙風險人員龍女士通話中,該女士稱剛剛接到了自稱是湖南省某公安局的電話聯系。聽到龍女士的描述,反詐人員立即提高了警惕,表明去電意圖,耐心勸導龍女士不要相信對方,不要進行匯款等行為。
經過與龍女士的耐心溝通,反詐人員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在4月15日上午,有兩個00開頭的境外電話聯系了龍女士,對方電話自稱是湖南省某市公安局的民警,并稱龍女士涉及一起刑事案件,需要配合公安民警進行案件調查,要求龍女士向對方提供的公安局安全賬號轉入39萬元進行資金清查,隨后會通過微信進行操作“指導”。正待龍女士要添加對方微信時,臨桂分局反詐中心及時發現風險并第一時間致電龍女士,龍女士才醒悟,對自己遇到了這樣的詐騙感到后怕。
隨后民警還向龍女士進行了反詐宣傳,在電話中指導龍女士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啟預警功能,“國家反詐中心”APP可以對詐騙電話及信息進行有效的防范和攔截。
案例三:
4月18日,一位六旬老人到七星區桂林銀行輔星路支行辦理30萬元的存款交易,當工作人員詢問存款理由時,老人說是近期有人介紹她到一陌生公司進行高利潤回報的投資,老人對公司情況并不清楚,且陪同人員只是老人的閨蜜牌友。
這讓工作人員感覺異常,便及時聯系七星公安分局反詐中心,并拖延存款時間。七星分局反詐中心一邊核實情況,一邊聯系老人子女。通過調查,民警發現老人準備投資的公司是2021年底剛成立的新公司,公司情況不明,風險較大,且其子女不知道此事。
反詐中心民警一邊通過老人的子女聯系老人,一邊立即趕到現場勸阻。在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及時阻止了老人匯款,成功保住老人的30萬元的養老錢。
案例四:
4月18日,雁山分局接到一條線索:轄區內有群眾疑似被詐騙!
反詐大隊民警馬上聯系當事人王女士,但對方電話不接,微信不回。民警立即意識到事情不簡單,隨即啟動快速預警機制,一邊尋找王女士,一邊聯系其家屬。
經詢問王女士家屬得知,王女士是在接到一通自稱北京警方的電話后匆匆離家的,暫不知去向。
兵貴神速!反詐民警隨即地毯式搜索周邊銀行、酒店,最終成功找到了王女士。此時的王女士正在操作手機準備向騙子轉賬,民警馬上“搶下”手機對其進行勸導,成功挽損15萬元。
追贓!全力挽損
3月28日,梁女士接到自稱桂林某通信公司的電話,稱其在上海有一張電話卡涉嫌詐騙,要求其聯系上海普陀區刑偵隊,一時糊涂的梁女士按對方指示下載相應的手機軟件。在該軟件中,詐騙分子自稱是公檢法單位的人,以公檢法通緝令手段要求梁女士將資金轉入安全賬戶進行公證。隨后梁女士到銀行柜臺向上述賬號轉款人民幣91.3萬元。
轉賬后,梁女士越想越不對,于是撥打110報警。接警后,警方立即按照程序將警情推送桂林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市反詐中心在了解基本案情及嫌疑賬號后立即啟動“緊急止付處置”工作機制,及時對嫌疑人的賬號進行緊急止付,及時為梁女士挽回經濟損失。
警方提醒:
1.公檢法機關不會使用電話、微信、QQ等軟件進行辦案,也不會要求市民提供所有賬戶信息,通過資金審查的方式以證清白。
2.網絡投資需謹慎,投資理財一定要選官方正規途徑,不要貪圖小便宜,更別妄想“一夜暴富”,堅決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3.市民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時刻保持警惕,守護好錢袋子。接到疑似詐騙電話后及時撥打110報警。
請廣大市民朋友積極下載
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
將個人信息進行完善和認證
開啟“來電預警”和“短信預警”功能
讓APP切實守護好您的錢袋子!
來源:桂林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