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杭州不少孩子都在居家上網課。
“老師一上線,小朋友們就瘋狂點贊。我才走開幾分鐘,就發現多了幾千個贊!”家住拱墅區的方女士這兩天一邊居家辦公,一邊監督孩子上網課,結果盯出內傷,“不僅點贊,還在刷屏,整屏是小朋友的‘啊啊啊啊’‘好好好好’,注意力一點都不集中!而且課后找老師之前發的通知,要翻好久好久。”
方女士禁止自家孩子去刷屏、點贊。“他倒好,嘴上說著‘我沒點’,但眼睛隨時關注點贊增加了多少,樂滋滋地叫我看:‘媽媽,你看,快三千了!’老師在講課,他來跟我講點贊,氣死我了!”
家住余杭的陳女士也被女兒的網課驚到了。
“老師上線20分鐘,小孩們的點贊破三十萬,我真是驚呆了,這手速!小孩們樂壞了,就光在點贊沒做別的了。還好后來老師發現了這個情況,迅速關閉了點贊功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這是杭州某小學的一堂五年級科學課,老師同時給全年級9個班上直播課,有450人左右的學生同時在線。后來,老師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把點贊功能關閉,才又繼續開始上課。
家長著急上火“盯”網課不是個例。另有一些家長也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孩子因為疫情在家里上網課,但自己要上班,白天家里就只有一個小孩守著一個聯網的平板電腦,簡直就是“老鼠掉進了米缸”。
家長王女士說,為了監督孩子認真上網課,她還專門裝了一個攝像頭,隨時監控。
“我安慰她說,開攝像頭是為了更好監督你,不是不信任你。其實我是違心的,就是信不過她。我還要求她保證電子產品只用來學習。但昨晚回家我崩潰了,使用記錄里,她刷了一個多小時的微博,和近一個小時的視頻!我狠狠罵了她一頓,但今天還是只能留她一個人在家。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很可能晚上回家看使用記錄會再次崩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采訪了幾位給孩子們上直播網課的老師,老師們說,發現孩子們在刷屏后,會及時禁言,告知孩子們不要發送和課堂無關的聊天和表情,需要互動時重新開放。
不少家長都遇到了孩子獨自在家上網課的情況,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更自律,讓網課有更好的效果?
我們也咨詢了杭州中學心理輔導站站長、省心理健康教育A證教師、國家家庭教育高級督導師馮雁老師。
馮老師說,家長愛之深恨之切,也許發火能讓孩子因畏懼有所收斂,但很可能不久就故態復萌。
“發火只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而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功解決問題。平板電腦在手又沒有‘監管’在旁,讓一個孩子靠自覺管住自己不偷玩真是太難了(換成人也不一定有這樣的自控力)。”
馮老師表示,我們最終的目的并非不讓孩子玩游戲,而是希望他能更專注用心在學習上。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鼓勵是最好的約束。既然有記錄可查,不如就拿這個記錄來發現亮點。可以說,我發現你今天玩游戲的時間比昨天少了**分鐘,真好!說說你給自己安排了哪些更有意思的活動呀?這樣試試看,從一個批判者轉為一個引導者,鼓勵是推動前進的馬達。”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