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娟)近日,記者從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推進工作部署會議獲悉,我市圍繞漓江“一干九支,兩山多點”的生態空間格局,實施水生態保護修復、森林生態保護修復等8類修復工程,共83個子項目,全方位對受損、退化、服務功能下降的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目前,我市正加緊推進該工程各項目進度。83個子項目中,26個已安排部分資金優先實施,其余57個也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
劃分3個保護分區
14個保護修復單元
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桂林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漓江保護。2021年9月,根據財政部辦公廳、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和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相關通知精神,2022年中央財政擬支持地方開展“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
桂林積極主動申報,由市自然資源局牽頭,聯合市財政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組織編制單位與相關縣(市、區)多次深度對接,完成《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等申報材料,報送國家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并于今年4月25日完成了國家三部組織的競爭性答辯。
該工程圍繞漓江“一干九支,兩山多點”的生態空間格局,即以漓江干流及九條支流為脈絡,以南嶺山、架橋嶺等主要山脈為骨架,以貓兒山自然保護區等12個自然保護地為生態關鍵點,劃分漓江上游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漓江中游水土保持與水生態環境保護區和漓江下游農產品供給區3個生態保護修復分區,部署貓兒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單元、靈渠森林生態保護修復及水環境治理單元、桃花江水生態和礦山生態修復單元等14個保護修復單元,部署實施水生態保護修復、森林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水土保持、礦山生態修復、石漠化治理、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農田生態保護修復8類修復工程,共83個子項目。全方位對受損、退化、服務功能下降的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實現漓江流域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生態保護和修復目標。
26個項目優先實施
57個項目已完成可研編制
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實施期3年,總投資約54.91億元。
為加快項目實施,自治區財政廳2021年和2022年已累計提前下達桂林該工程預算資金7.2億元,優先實施該工程26個子項目。2021年已提前安排了16個子項目的部分工程實施,分別為歷史礦山生態修復、漓江干流岸線生態修復、城市洲島、濕地公園生態修復、河湖水系連通工程、農田生態功能提升工程等。截至目前,16個項目中,除漓江風景名勝區漓江岸線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陽朔段)(含4個子項目),以及興安縣嚴關鎮、平樂縣平樂鎮上盆村等7個村等2個生態農田生態功能提升項目未開工,其余項目均已開工建設。
2022年,自治區財政廳追加資金安排了6個續建項目和10個新項目。其中,續建項目主要是漓江干流岸線生態修復、歷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農田生態功能提升工程等。10個新項目分別為:秀峰區琴潭千畝荷塘濕地項目,漓江訾洲島洲尾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疊彩區漓江支流綜合整治項目,桂林漓江(兩江四湖段)水質提升和生態修復工程,桂林小東江穿山段生態修復提升工程項目,桂林市南溪河(象山區段)水質提升和生態修復工程,桂林西湖生態修復提升工程項目,臨桂、興安、恭城等縣(區)農田生態功能提升項目,新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工程83個子項目中,除已安排部分資金優先實施26個項目,其余57個項目也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