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財政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公示全國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競爭性選拔項目名單,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以第4名的成績從全國19個參與競選省份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
資料圖:青山綠水間飛翔的白鷺已成為漓江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蔣豐慧 攝
2021年發布的《關于組織申報“十四五” 期間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的通知》中提出,各省擇優選擇一個工程項目申報,申報項目實施期限為3年。中央財政支持項目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公開擇優確定,每個項目中央財政獎補不超過20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屬于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范圍的重點生態地區開展生態保護修復。
圖為漓江進行岸線修復和景觀美化。 廖榮生 攝
桂林市加快推進漓江流域保護和修復工程
據悉,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總投資約54.91億元。計劃在2022年-2024年三年時間內,對受損、退化、服務功能下降的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實現漓江流域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生態保護和修復目標。
該工程圍繞漓江“一干九支,兩山多點”的生態空間格局,即以漓江干流及九條支流為脈絡,以南嶺山、架橋嶺等主要山脈為骨架,以貓兒山自然保護區等12個自然保護地為生態關鍵點,劃分漓江上游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漓江中游水土保持與水生態環境保護區和漓江下游農產品供給區3個生態保護修復分區,部署貓兒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單元、靈渠森林生態保護修復及水環境治理單元、桃花江水生態和礦山生態修復單元等14個保護修復單元,部署實施水生態保護修復、森林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水土保持、礦山生態修復、石漠化治理、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農田生態保護修復8類修復工程,共83個子項目。
圖為游客乘坐竹筏游覽漓江。楊宗盛 攝
2021年,廣西已提前安排了16個子項目的部分工程實施,分別為歷史礦山生態修復、漓江干流岸線生態修復、城市洲島、濕地公園生態修復、河湖水系連通工程、農田生態功能提升工程等。截至目前,16個項目中,除漓江風景名勝區漓江岸線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陽朔段)(含4個子項目),以及興安縣嚴關鎮、平樂縣平樂鎮上盆村等7個村等2個生態農田生態功能提升項目未開工,其余項目均已開工建設。
2022年,自治區財政廳追加資金安排了6個續建項目和10個新項目。其中,續建項目主要是漓江干流岸線生態修復、歷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農田生態功能提升工程等。10個新項目分別為:秀峰區琴潭千畝荷塘濕地項目,漓江訾洲島洲尾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疊彩區漓江支流綜合整治項目,桂林漓江(兩江四湖段)水質提升和生態修復工程,桂林小東江穿山段生態修復提升工程項目,桂林市南溪河(象山區段)水質提升和生態修復工程,桂林西湖生態修復提升工程項目,臨桂、興安、恭城等縣(區)農田生態功能提升項目,新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廣西頭條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