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蓮塘村:以鄉風文明建設鑄牢鄉村振興之魂
刻寫著“蓮塘村訓”的文化廣場,洋溢著蓮塘村獨特的鄉風文明氣息。記者秦麗云 攝
本報訊(記者秦麗云 通訊員張華)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興安縣溶江鎮蓮塘村立足本地實際,結合村情民情,堅持“以黨興村、以德治村”,不斷探索鄉風文明新模式,以鄉風文明建設鑄牢鄉村振興之魂。
溶江鎮蓮塘村位于興安縣溶江鎮北部,緊靠322國道,全村現有82戶368人,黨員32名。6月3日,記者來到蓮塘村。剛剛進入村莊,記者就被村口的文化廣場吸引了。廣場內,一塊大型木質書卷上,刻寫著“蓮塘村訓”,獨特的鄉風文明氣息撲面而來。
據了解,蓮塘村建于明朝宣德年間,距今500余年。全村以莊姓為主,有著嚴格的家風、淳樸的民風,尤其以《莊氏族戒》聞名。記者注意到,蓮塘村不少村民將各家提煉的家訓掛在自家門口。例如,村民莊代鴿家以“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兩袖清風、浩氣長存”為家訓;村民莊永忠家以“立志、守信、盡孝、忠義”為家訓;張高華家以“勤勤懇懇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為家訓……據村民莊代鴿介紹,多年來,該村通過收集整理莊氏歷代、近現代先賢事跡,積極開展“傳家訓、亮家風”等活動,村民主動挖掘、提煉和訂立自家家訓、家規,以此涵養鄉風民風。目前,全村共提煉出70多條家訓。同時,該村還通過宣傳欄、墻體畫、倡議書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莊氏族戒》中“謹喪葬、禁賭博、遠邪術”等思想,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移風易俗的積極意義,鞭撻婚喪嫁娶比闊氣、講排場、搞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
沿著入村的小道往前行,道路兩旁豎立著“好婆婆”、“好媳婦”宣傳牌,讓人忍不住駐足觀看。據蓮塘村支書肖權介紹,近年來,該村幾乎每年都會積極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孝老愛親、“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改廚改廁示范戶”等先進典型評比活動,用身邊榜樣激勵村民,凝聚向善力量。肖權說,以“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為例,這些好婆婆、好媳婦不僅在婆媳關系上處理得好,而且在孝老近親、睦鄰友善等方面都是村民心中的典范。截至目前,全村共評選“好婆婆”3位、“好媳婦”5位、“五好家庭”5戶、“十星級文明戶”12戶。這些評選活動,在全村掀起學習模范、爭當先進的熱潮,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在村內蔚然成風,村民的道德素質、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
漫步在蓮塘村,記者還有一個美好的感受:那就是這里風景如畫、環境整潔。據溶江鎮政府的工作人員介紹,多年來,蓮塘村的好婆婆、好媳婦組織成立了“環保媽媽”志愿服務隊,將全村分成5個片區,每個片區由兩人負責督促檢查,每月進行一次評比。此外,蓮塘村還把鄉村振興戰略融入到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中,村民們在空地、巷道建起了微菜園、微花園、微果園,實現了“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文明有序”的建設目標。
蓮塘村不僅注重打造鄉風文明,還積極發展葡萄產業筑牢鄉村振興之基。據溶江鎮政府的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蓮塘村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大力實施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工程,將葡萄產業發展與生態鄉村建設、田園風光、休閑旅游等相結合,成功打造了自治區五星級靈渠葡萄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及第一批桂林市五星級的靈渠秦風田園綜合體,建立了村級葡萄專業合作社,有力促進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21年,全村葡萄種植面積420余畝,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800元。
良好的鄉風,優質的產業,讓蓮塘村遠近聞名,也得到了多方肯定。近年來,該村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區文明村鎮、廣西葡萄村、自治區鄉風文明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據溶江鎮政府黨委書記彭博介紹,下一步,蓮塘村將繼續深入融合鄉風文明與鄉村振興,讓兩者實現良性互動和相互促進,發揚和踐行鄉風文明理念,增強鄉村振興的“內生原動力”,穩步有序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