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連日來,大范圍的強降雨天氣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災害,導致桂林多條農村公路路面損毀,來往車輛通行受阻。據悉,為保障廣大市民的出行安全,全市交通運輸系統聞“汛”而動,迅速集結搶險力量,及時處置排除險情,強化重點路段巡查管控,全力為人民群眾搶通一條條“平安大道”。截至今天(21日)12時,已有62條道路恢復暢通,剩余33條正在全力搶修。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自6月1日起至6月21日中午12時,我市縣、鄉、村道交通累計中斷95條,其中縣道24條,鄉道25條,村道46條。恢復通行 的62條道路中,包括18條縣道,17條鄉道和27條村道;仍在搶修中的33條道路中有6條縣道,8條鄉道,19條村道,這部分道路主要分布在龍勝、興安、陽朔、恭城、永福、灌陽和臨桂等地。
該局公路管理科相關負責人稱,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農村公路累計沖毀路基17.07萬立方米(約50.8公里),路面損壞2.325萬平方米(約14.31公里),橋梁全毀108米(2座),橋梁局部損毀638米(15座),涵洞損毀61道,防護工程1.84萬立方米(121處),塌方22.3立方米(334處)波形鋼護欄2553米(60處),災毀損失累計5544.58萬元。
“為了盡快恢復我市農村公路的暢通,市交通運輸局全員作戰,局領導帶隊‘第一時間、第一速度趕赴第一現場’指揮參與搶修工作,目前,累計已投入人員1059人次,機械284臺班,投入資金231.89萬元。”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搶修人員按照先保通、后保暢的工作機制,就近落實人員和機械,全力進行搶險搶通工作;同時,準確收集信息,并通過信息平臺,將一線災情以圖片、文字的形式及時向上級部門進行匯報;對道路通行狀況及時發布,在水淹公路、交通中斷和重大安全隱患路段及橋涵及時設置警示標牌并安排人員值守;加強公路巡查力度,嚴格實行24小時值守制度,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丨記者蔣璇 通訊員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