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居民樓下的隆香米粉店。
每到周五,蔣聰都要炸好幾百個糯米雞。
【資料圖】
1987年,蔣聰的父親參加比賽,憑糯米雞獲獎。
小店位置(手機截圖)
在桂林的大街小巷總能找到米粉店的身影,但是,一家有“限定早餐”的米粉店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在信義路與麗中路之間的一個小巷內,一居民樓一樓開著這樣一家米粉店,每逢周二、周五都有米粉以外的限定早餐,如果去晚了,或者沒有提前預約,就可能吃不到了。
★推薦理由 “外衣”金黃酥脆 咬下去是糯米香和肉香
在信義路和麗中路之間的一個小巷子里,有一家開在居民樓下的米粉店,叫隆香米粉店,每周五都會有限定的早餐——糯米雞,金黃的外皮、帶著叉燒肉的糯米和香菇雞肉的餡。剛出鍋的糯米雞最香了,一口咬下去既酥脆又有糯米香和雞肉香,真是太棒了。
——家住麗君路的謝女士
★記者探店 現做、現包、現炸 美味做起來不簡單
在老桂林人的記憶中,糯米雞是上世紀80年代的經典早餐之一,糯米包裹著雞肉,再經過油炸,能帶來慢慢的飽腹感。然而,如今在市區能找到賣現炸糯米雞的店已經不多了。
上周五,記者按照謝女士發的定位找到了位于一棟老居民樓一樓的隆香米粉店。
一走進店里,就看到桌子上擺著一個大鐵盤,鐵盤上面堆放著一個個金黃色的圓球,這就是隆香米粉店周五的限定早餐——糯米雞。
“幫我裝5個糯米雞,之前打電話來訂的。”“我要兩個糯米雞。”
在記者采訪的一個多小時時間里,看到有不少市民到店里購買糯米雞,滿滿一大鐵盤的糯米雞,不一會兒就差不多“見底”了。于是,老板走進廚房,開火、熱油鍋。待油溫到了后,將一個個在面糊里“泡著澡”的糯米團放進油鍋里。
“每到周五我們都要比平時提前2個小時到店里開始準備了,蒸糯米,炒香菇雞肉。”老板說,蒸好的糯米拌入提前備好的叉燒肉和叉燒汁,團一團糯米飯,中間再放上一勺香菇雞肉丁,就這樣捏成一個拳頭大小的圓球。“接下來就是裹面糊和油炸了。”
糯米雞趁熱最好吃,金黃色的外衣酥脆掉渣,糯米帶著叉燒的香濃還能吃到糯米本身的清香,香菇雞肉的內餡放得一點也不含糊,這一口咬下去,不同的口感和味道,讓人非常滿足。
除了周五的限定早餐糯米雞,隆香米粉店每周二限定早餐的面點也非常受市民的喜歡,叉燒包、鮮肉包、水晶包、花卷、饅頭等等。“最受歡迎的可能就是花卷了,每次都要做好幾千個。”老板說。
★小店故事 因為太火 店里放假一個月“降火”
隆香米粉店開店已經有十多年了,之前是在東西巷,七八年前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
如今,店里主要是“店二代”蔣聰和家人們在張羅。
“剛開店時是我爸負責的,他以前在桂林飲食服務公司上班,在同來館、味香館、友誼餐廳都干過。”蔣聰說,當初開店就是以米粉為主,做面點和糯米雞其實是因為家里人想吃,沒想到顧客在店里吃米粉時看到了,一試覺得很不錯,在顧客的強烈要求下,才開始在店里售賣。因為人手有限,所以每周只能限定時間限量售賣面點和糯米雞。
蔣聰指著墻上一張獲獎證書告訴記者,1987年,他父親在桂林傳統風味小吃品種評比中,參賽的酥皮糯米雞就獲得了一等獎。
幾年前,大學專業是電子信息的蔣聰離開單位,在店里跟著父親學熬鹵水、做面點和糯米雞,現在的他已成長為店里的主力。
蔣聰說,剛開始到店里買糯米雞的都是附近的居民,后來老顧客帶著新顧客,前來買糯米雞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每周五平均都要炸五六百個糯米雞。
前一兩年,有人到隆香米粉店拍攝了推薦糯米雞的短視頻,該視頻發布后到隆香米粉店買糯米雞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那段時間,每周五都有好多人來買糯米雞,排隊的人都排到信義路那邊去了。有個顧客還是從長沙來桂林旅游的,看了短視頻專程過來買糯米雞的。”蔣聰回憶道,最多的一次,一天炸了約1600個糯米雞,從早上6點一直干到下午5點多鐘都沒休息。
就這樣,忙了2個月,蔣聰覺得這樣下去家人會累倒的。于是,他決定隆香米粉店關門休息一個月。在休息的這個月里,他帶著家人四處旅游、散心,徹底的得到了放松。
“其實我也是想通過休息的這一個月,給糯米雞‘降降火’。”蔣聰說,等他們休息回來,糯米雞的熱度也漸漸跟以前差不多了,他們能更好的保證糯米雞的品質,讓老顧客、新顧客都滿意。“蔣聰說,現在還經常有人一買就是四五十個,幫同事、朋友一起帶回去。”
如今,像隆香米粉店這樣做糯米雞,保持著老桂林風味早點的店已經越來越少了,蔣聰師從父親還在堅持著,實屬難得,怪不得能吸引那么多顧客。
記者譚熙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