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底,廣西森林覆蓋率達62.55%,居全國第三位;林業產業總產值8487億元,排名從2015年的全國第五位躍升到2021年的全國第二位。林業高質量發展的紅利不斷釋放,累計直接帶動60多萬人穩定脫貧,帶動120多萬脫貧人口穩定增收……7月26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廣西林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介紹廣西林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成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發布會現場
據介紹,自2018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廣西林業在鄉村振興中的貢獻不斷凸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深入實施油茶“雙千”計劃,助力鄉村培育生態富民支柱產業。
自2018年底廣西實施油茶“雙千”計劃以來,全區累計落實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油茶產業補助資金14.5億元,連續3年平均投入資金4億元以上,完成油茶新造林170多萬畝、低產林改造150多萬畝,創建油茶高產高效示范基地425個,油茶經營總面積達到850多萬畝,年產茶籽45萬噸、茶油10萬噸,實現綜合產值400多億元。目前廣西已有油茶企業100多家、油茶專業合作社439家,帶動30多萬農戶通過種植油茶實現增收。
二是大力實施國家儲備林“雙千”計劃,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廣西大力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推動項目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發展。2015年,廣西率先成為全國首個利用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建設國家儲備林的省(區),獲國家開發銀行授信300億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相繼支持國家儲備林建設,累計授信額度超過1000億元。截至2021年底,廣西建設國家儲備林面積超過1100萬畝,建設規模穩居全國第1位,累計增加項目區林農收入近4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4萬個。
三是認真落實生態護林員選聘政策,鞏固生態補償脫貧成果。
“十三五”期間,生態護林員選聘政策作為林業部門貫徹落實中央“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重要舉措,帶動廣西超過24萬名貧困人口實現“家門口脫貧”。2020年以來,每年爭取國家安排廣西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5.02億元,資金量排在全國第三位。在保持生態護林員隊伍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廣西逐步調整優化生態護林員政策,目前廣西67個項目縣選聘續聘生態護林員5.68萬名,帶動戶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有力鞏固了生態補償脫貧成果。
四是不斷擴大林下經濟發展規模,打造鄉村現代特色生態產業。
近年來,廣西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規模和產值自2011年以來連續11年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廣西林下經濟面積發展到6924萬畝,林下經濟年產值1263億元,惠及林農1468萬人,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600多元。廣西脫貧地區林下經濟產業快速發展,林下經濟面積占全區的63%,林下經濟產值占全區的52%,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
▲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一處山林中,村民在林間忙著管護作業。廣西日報記者 周軍 攝
五是加快創建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輻射帶動農村人口就業增收。
目前,廣西建成自治區級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96個、縣級示范區106個、鄉級示范園227個、村級示范點821個,引進1441家企業入駐示范區,輻射帶動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94家。通過在示范區推廣“保底分紅”“勞務承包”等多種合作發展模式,年均帶動12萬人就業,為各地現代林業發展和鄉村林業振興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板。
六是深入實施“綠美鄉村”建設工程,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2018年以來,廣西以實施“綠美鄉村”建設工程為抓手,持續推進村屯綠化美化,打造綠化美化景觀提升示范村屯500個。共創建“全國生態文化村”47個、“廣西生態文化村”66個、“廣西森林村莊”612個,村莊綠化覆蓋率由2017年的36.28%提升至2021年的40.55%。今年廣西全面啟動珍貴樹種進百城入萬村行動,計劃用4年時間推廣種植1000萬棵珍貴樹種,實現造綠與造景造富造文化相結合,厚植鄉村生態文化底蘊。
▲7月12日,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鎮竹橋村橋頭屯,一棟棟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與綠水青山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龍林智 攝
七是持續開展科技推廣服務,提升鄉村林業發展科技支撐能力。
近年來,廣西林業部門主動下沉林業技術資源,線上線下融合發力,為林農提供生產指導、技術推廣、示范建設等多方面林業技術服務。2018-2021年,全區組織開展林業科普惠農增收活動160期,培訓林農1.5萬人,發放培訓資料4萬多份,贈送良種苗木38萬株。累計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邊境縣、脫貧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革命老區等87個縣(市、區)選派林業科技特派員1170人次,指導提升油茶、澳洲堅果、八角等栽培管護技術水平。
八是扎實做好定點幫扶工作,充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2021年以來,自治區林業局定點幫扶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6個脫貧村,選派第一批17名優秀年輕干部駐村幫扶,會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出臺專項規劃,合力打造各具特色亮點的示范鄉村;投資5.5億元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建設年產35萬立方米的超強刨花板生產線,可帶動5000人以上就業;引導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農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到區直林場營林基地參與造林、撫育、采伐等工作,每年安排約1000人就地就近就業,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
發布會答記者問(摘選)
問:請問“十四五”期間廣西林下經濟發展有何新的舉措?
答:林下經濟是綠色經濟、特色經濟、立體經濟,是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重要通道和有效途徑。“十四五”期間,廣西林下經濟發展將圍繞“雙穩、雙增、雙創”目標要求,實行“強龍頭、聚集群、創品牌”,推動林下經濟向規?;⒓s化、產業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促進林下經濟結構優化,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組織實施新型經營組織引領工程。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林場、林業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發展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引導企業采取兼并重組、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大型林下經濟企業集團,打造知名企業品牌,提升龍頭企業在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中的帶動能力?!笆奈濉逼陂g,培育自治區級龍頭企業10個以上,市級龍頭企業20個以上,林下經濟產業化聯合體50個以上。
二是推動區域優勢特色集群發展。根據各地區位優勢、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條件,集聚資源、集中力量,結合各類農林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按照林下生態養殖、種植示范區、示范企業、示范項目的創建要求和標準,多點布局創建集種植、養殖、加工、物流、休閑、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高質量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笆奈濉逼陂g,建設“一場一品”示范林場13個,林下經濟產業示范縣10個,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0個以上。
三是開展“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組織林下經濟產品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支持相關企業參與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助力行動,提升地標林下經濟產品品牌影響力。積極挖掘和培育“桂”系列以及地理標志產品系列品牌文化。“十四五”期間,創建以“產地名+產品名”構成的區域公用品牌20個以上;創建以企業名稱為品牌名稱的企業品牌30個以上,產品品牌50個以上。
四是構建林下經濟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開展林下經濟產品原產地保護,推動企業標準化生產,鼓勵行業協會、生產企業制定和實施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建立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和監督制度。加強檢測和評價技術研究,完善林下經濟產品檢測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總之,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力爭到2025年,全區林下經濟發展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左右,林下經濟產品種類穩定200種左右;林下經濟總產值增加到1400億元,累計惠及林農1500萬人次,將林下經濟產業打造成為鄉村經濟的增長點。
問:請問廣西開展珍貴樹種進百城入萬村行動,大力推廣種植珍貴樹種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開展這個行動有哪些具體要求?
答:我國珍貴樹種資源較少,后備資源嚴重匱乏,珍貴木材主要依賴進口。廣西的珍貴用材大多從東南亞等國家進口,區內無資源可采,需求缺口很大,市場前景廣闊,值得大力培育。廣西自然條件優越,鄉土珍貴樹種種類多而且分布廣,種植珍貴樹種有基礎、有優勢、有潛力。珍貴樹種經濟價值高、生態效益好、文化底蘊深,生長年限越久價值越高。廣西有許多經濟價值極高的珍貴樹種,如海南黃花梨、楠木、柚木、格木、蜆木、鐵力木等都非常適合在適宜的村屯四旁種植,生長良好,集綠化美化和高經濟價值于一身。在鄉村(單位、點片)等地推廣種植珍貴樹種,不僅可提升鄉村綠化美化水平,還可為國家儲備大量的珍貴木材資源,培育更多的名貴觀賞資源和優質康養資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儲備巨大的綠色財富。
在城鄉綠化中推廣種植珍貴樹種定位為“見縫插珍”“錦上添花”,重點在已規劃的綠化用地上進行種植。
一是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各地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和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結合城鄉綠化特點,在合適的地方選擇適宜的珍貴樹種種植。
二是堅持城鄉兼顧原則。推廣種植珍貴樹種要城鄉同時開展,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共進,實現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
三是堅持合理套種原則。在原有綠化地中套種、補種鄉土珍貴樹種,或者在新建工程中安排一定的種植比例,不得毀樹種樹。
四是堅持大小結合原則。遵循使用習慣和樹木生長規律,按照節儉綠化的要求,采取常用樹種使用市場通用大苗為主、珍貴樹種使用2-3年生相對小苗為主的大小苗結合種植模式,實現綠化速度和綠化質量同步提升。
五是堅持分期分批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綠化用地,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分期分批種植,做到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