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記者劉健 通訊員謝璧徽 張富強 文/攝
在靈川縣公平鄉巖山村委中南村桂泰食用菌生產基地里,一朵朵鮮嫩的袖珍菇從菌包中探出頭來。每天清晨,基地負責人秦成民都會到基地觀察袖珍菇的生長情況,指導工人采摘。
“我是一個‘菇二代’,從小就幫家里種植菌菇。正是因為多年的種菇經歷,我想幫助村民通過種菇撐鼓‘錢袋子’?!痹谇爻擅竦霓k公室里,墻上掛滿了他和團隊奔走在鄉村振興路上所獲得的榮譽:2019年度農業發展十佳致富帶頭人、2020年度十佳農業發展大戶、2020年度全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
記者了解到,秦成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為菌農解決了前期投入成本大、技術難度高、產品銷售難等難題,進而輻射帶動了一大批食用菌種植主體,食用菌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新的種植基地層出不窮,產量穩步提升。2021年,桂泰種養專業合作社新帶動發展食用菌種植戶37戶,新增產值1750萬元以上。
“基地以袖珍菇種植為主,如果袖珍菇價格較好,氣溫稍高,菌農當年會一直種到12月。袖珍菇出兩次菇就可收回菌棒材料本金,種植時間越長成本越低,利潤就越高。如果價格不好,我們就會幫菌農將袖珍菇清場換成姬菇,每年也有30%—35%的利潤?!鼻爻擅窠榻B,合作社按照統一農資供應、統一菌包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銷售要求,與農民產生利益聯結,幫助農戶實現致富增收。
不過,秦成民的種植之路并非“一路無阻”?!熬椒N植對溫度要求特別敏感,溫度過低就會降低菇的產量。”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收入、逐步擺脫自然環境的束縛,走向現代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秦成民在農業種植方面狠下功夫,最終通過實施提質增效和標準化建設,使得他的食用菌種植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為了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靈川縣整合項目資源,為桂泰公司向自治區爭取了150萬元的項目資金用于建設食用菌良種繁育基地,安排了470多萬元財政資金用于食用菌加工廠房建設和公司形象升級。同時,引進桂林銀行給予了400萬元的農業貸款,多方合力建設溫控大棚,助力產業發展,實現全年有菌棒供應,全年有鮮菇采摘,全年工人有事可做的良好局面。
產量和銷售利潤上來后,如何使菌菇效益最大化?秦成民做出了新的嘗試,在食用菌生產基地旁打造了50畝的“菌養魚”生態種植模式示范基地。“我們會將食用菌生產過程所產生的菌腳等廢棄菌料綜合利用、變廢為寶,作為魚飼料用于養魚。這樣既降低養殖成本,還可以提高魚的品質,打造獨特的‘菌養魚’品牌,實現種養結合雙增收的目的。”
“現在基地年年有新點,產量年年創新高,我們也正擴大生產規模,希望通過袖珍菇產業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實現家門口‘就業’。”看著基地里的袖珍菇越種越好,秦成民的鄉村振興“幸福夢”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