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2022年南寧市“四季花展”第三季度睡蓮展在南寧市人民公園開展,100多種睡蓮亮相,其中特色品種約60種,榮獲國際獎項的品種達20種。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從1977年開始,來自百色市那坡縣的黃國振專注于研究荷花和睡蓮,發明免去雄人工雜交授粉技術,解決了睡蓮人工雜交技術難題,被譽為“中國睡蓮之父”。目前,廣西的睡蓮培育技術在全國處于中上水平。
▲普拉卡。本文圖片均由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鄒財麟攝
(相關資料圖)
百余種睡蓮亮相睡蓮展
在南寧市人民公園蔭生植物園的天鵝湖里,睡蓮的葉子靜靜地貼在水面上,顏色各異的睡蓮撐起了優雅的身姿。走在湖中的棧道上,就能聞到陣陣幽香,令人心曠神怡。
湖面上,給人們的視覺感官比較強烈的是紫紅復色花瓣的“熱帶落日”,一株有數個花苞接連開放,花朵連綿不絕,而且花期超長。
▲熱帶落日。
本次睡蓮展共有100多個品種,為了讓市民能夠近距離觀賞到蓮花的姿態,公園設置了60多個睡蓮展示箱,這些品種基本上從海南引進。市民可以觀賞眾多各具特色的睡蓮,如雙色睡蓮、花葉藍蟹爪,還有往年在各項賽事中獲獎的“狐火”“普拉卡”“雪崩”“紫喬伊”“梅花瘋狂”“拉薩米”等。
▲花葉藍蟹爪。
記者了解到,大部分睡蓮“作息”很有規律:日開型的熱帶睡蓮每天早上醒來,隨著太陽漸升緩慢舒展花瓣,到中午時分,艷麗的花朵全部綻放,傍晚時花瓣收攏,睡蓮進入夢鄉——睡蓮因此而得名。但是,也有一些品種例外。比如,“泰國粉”這種巨大的粉色睡蓮,“營業”時間很短,上午9時后花朵就閉合了,早起的市民才有機會一睹芳容。
賞花之余,一些市民動了養一盆睡蓮的念頭。工作人員介紹,熱帶睡蓮“黑美人”是比較適合的品種。它的花朵雖小卻比較有氣勢,花色為紫白復色,花多且香味淡雅,適合家庭種植,在花鳥市場就能買到種苗。
▲紫喬伊。
他發現了睡蓮的秘密并攻克人工授粉難關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睡蓮的花瓣很美,尤其是藍色、紫色的睡蓮品種更受人關注,花蕊也各有特色,其中以金黃色居多。在睡蓮的培育者眼里,這些花蕊是睡蓮千變萬化的關鍵。
今年年近九旬的黃國振是那坡人,從1977年開始研究荷花和睡蓮,目前共育成120余個耐寒睡蓮、60余個熱帶睡蓮品種和100余個荷花品種,被譽為“中國睡蓮之父”。
▲梅花瘋狂。
“當時沒有任何研究文獻,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去摸索。”黃國振告訴南國早報記者,中國人研究睡蓮起步比較晚,國內缺乏睡蓮的種質資源,全靠從國外引入,而且花色不豐富,缺乏藍色、紫色品種。為了培養更多適合我國需要的品種,他開始對睡蓮開花生物學進行研究,最終發現了睡蓮開花的秘密。
▲桃花雨。
睡蓮是兩性花,有雌蕊和雄蕊,只有雌蕊發育正常、有花粉授粉才會結果。通過不間斷地觀察,黃國振發現,其實睡蓮和荷花一樣,為常異花授粉植物。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它們是異花授粉,雄蕊和雌蕊并非同時成熟。為了防止自花授粉,睡蓮開花的第一天,它們的雌蕊已經成熟可以接受外來的花粉完成受精,雄蕊尚在孕育之中。但由于睡蓮散發的香味,能引來蜜蜂、土蜂等昆蟲采粉,雌蕊沒等到雄蕊孕育好就已經完成了授粉的環節;次日,雄蕊成熟了,卻尷尬地成為旁觀者,沒能在授粉中起任何作用。
▲拉薩米。
因此,睡蓮的培育長期處于被動的局面。很長一段時間里,為了避免可能的自花授粉,研究人員只能在睡蓮開花的前一天或兩天撥開花瓣將雄蕊摘掉,對雌蕊進行人工授粉,花朵會因受到損傷而導致雜交失敗。這種人工去雄蕊的方法,操作很繁瑣,耗費人力成本。為此,黃國振發明了免去雄人工雜交授粉技術,解決了睡蓮人工雜交技術難題——在雜交時,在開花前一天將授粉的花朵套袋,到第一天開花時取下套袋,進行授粉后套回套袋,系好標牌即可。這種睡蓮雜交育種方法對于減輕育種工作強度、提高育種工作效率、加快睡蓮新品種選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睡蓮研究成果顯著
近年來,廣西農科院花卉研究所和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開始從事睡蓮新品種的選育研究工作。2021年,廣西農科院花卉研究所的睡蓮新品種“夏日落日”亮相廣西花卉苗木交易會,引起關注。
據介紹,“夏日落日”屬于睡蓮中的大型品種,花色為粉黃復色,香氣濃郁,是優良的鮮切花材料。廣西農科院花卉研究所睡蓮研究負責人蘇群介紹,目前國內對于睡蓮的新品種培育,基本上是在黃國振的專利技術上進行改良。2019年,我國睡蓮國際登錄新品種“粉黛”和“紅粉佳人”,這是廣西首次進行國際登錄的睡蓮新品種。
據了解,2021年我國睡蓮國際登錄的新品種有88個,其中廣西團體和個人登錄30個,占比34.09%。專家介紹,廣西睡蓮育種地位,總體上在全國位于中上水平。
記者:張文卉/文 鄒財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