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下午6點多,解放橋西北側,一名17歲男孩在江中不幸溺水。雖然救援人員不到2分鐘就趕到現場,但眾人搶救40多分鐘仍然沒有挽回男孩生命。
男孩溺亡的地方是溺水高危區域,桂林晚報和各個部門多次提醒不要進入此類區域游泳。讓人痛惜的是,悲劇還在發生,正處在花季的生命戛然而止,教訓實在慘痛。目前,桂林氣溫仍然很高,戶外游泳活動吸引了不少人,防溺水警鐘不能停歇。
(資料圖)
眾人快速救援沒能救回溺水者01
11日下午6點45分左右,解放橋西北側突然傳出一陣陣焦急的呼救聲。
這時,正在附近水域駐守的祥和救援隊隊員黃基發和隊友趕緊行動。1分多鐘時間,兩人就趕到了事發水域。
除了他們,祥和救援隊的游泳教練唐文軍這時也已經在水里搜救了。據唐文軍介紹,事發時他在水里練習潛泳,所以也是第一批展開救援的人。
8月11日溺水事故發生的水域。
“溺水者是和母親一起來的。出事后,那位母親幾乎崩潰了,就在岸上大聲呼救,并求附近市民幫忙尋找?!碧莆木f,“聽到有人呼救,駐守的救援人員速度很快,馬上就行動起來了?!?/p>
即使是眾人第一時間投入救援,最后找到溺水男孩時,也晚了。
搜救過程中,第一個找到溺水者蹤跡的,是黃基發。他回憶說,自己知道附近有幾個最容易溺水的點,而且從救援竹筏上看得比較清晰,所以花了一兩分鐘就找到了溺水者。
“當時,他已經沉入水底,我和游泳教練迅速把他拉上救援竹筏,實施心肺復蘇。”黃基發說,竹筏靠岸后,等候在岸邊的醫務人員隨即進行搶救,除顫儀、強心針都用了。
“可惜的是,就算是大家第一時間趕到,連續搶救了40分鐘,但他還是不幸溺亡了,后來移交給轄區派出所進行處理?!秉S基發說著,眼角有些濕了,“救援是我們的工作,但當大家拼盡全力還是沒有救回生命時,滋味特別不好受?!?/p>
此處是溺水高危水域02
事后,記者從漓江派出所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溺亡者姓李,今年只有17歲,是湖南省邵東縣人,在家無業,他的父親常年在桂林打工。前不久,他與母親來桂林游玩。當天在解放橋水域玩耍時,他突然來了興趣,就私自下水游泳。
據溺水者母親反映,開始水很淺,所以兩人都沒有足夠警覺。過了一會,水里的兒子突然就不見了,她呼喊幾聲沒有得到回應,這才緊張了起來,趕緊求助。
據漓江公安分局民警介紹,解放橋西北側是一個臨江的景觀臺,附近河底看似比較平整,水不深,但救援人員知道,這里至少有一兩個容易發生溺水的地方。
據介紹,這里原來是航道,所以江灘往江心方向水會突然變深,從不足一米一下子加深到三四米,這樣的情況極容易出現溺水。因水底呈現“V”字型,導致底部水流速度比水面快,形成向下的吸力,一旦應對不及時,就可能發生溺水。另外,這里船只往來頻繁,會形成亂流。記者查詢資料了解到,這里是近幾年來溺水事故最高發的區域之一。
祥和救援隊隊員黃基發說,自從今年實施了“駐守”制度后,救援隊已經救回了好幾名溺水者了?!暗珱]想到,安穩了一段時間,又發生了溺亡事故,我真的很揪心,那個晚上一夜都沒有睡著覺?!秉S基發無奈地說,“在防范溺水方面,生命真的經不起一刻疏忽?!?/p>
挽回生命靠“他救”更靠“自救”03
桂林市120急救中心醫務人員介紹,溺水黃金救援時間在5分鐘以內,特別是3分鐘以內能被及時救上岸,急救措施實施得當挽回生命的機會還是很高的,但超過了這個時間,就非常危險了。
桂林水上搜救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桂林加強巡邏,開展駐守工作,就是為了第一時間能趕到現場,更好地把握救援“黃金時間”,最大限度挽回生命。但是,工作難度仍然不小。
據統計,7月11日-13日,漓江市區段連續發生3起中小學生游泳溺水事件,造成6人溺亡。
7月14日-8月10日,桂林海事、漓江公安分局、各學校、各社區等紛紛投入人力。經統計,這個時間段全市范圍內成功救助溺水群眾16人,排查、消除安全隱患點10個,漓江市區段巡邏、駐守水域未發生溺亡事件。
“因‘駐守’制度取得效果,前段時間的溺水人員均成功獲救,并未發生溺亡事故,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痹撠撠熑苏f,“但是11日的溺亡事故再一次敲響了警鐘。要更好地挽救生命,不但要‘他救’,更需要掌握防范和自救知識?!?/p>
該負責人提醒,遠離野外危險水域,不私自下河游泳,發現危險及時呼救,都是“自救”的要點,而更重要的是,要時刻保持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不要掉以輕心。
這些自救知識需要掌握04
對于遇險時的自救知識,記者咨詢了經驗豐富的救援人員路建寧。就幾種常見的“險情”,他逐一給出了應對方法。
遇到抽筋,可以先用一只手用力按揉、拉扯小腿或腳掌抽筋處緩解,并及時尋找攀附物,轉移到安全地方。
如果被水草纏繞,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可以先嘗試解除纏繞,找水底尖銳物品劃斷水草求生。
突然遇到河底變深、水流變化的情況,一定不要緊張,保存體力是第一要務。如果周圍有漂浮物體,可以先抓住漂浮物,或者采用仰泳方式露出口鼻,減少體力消耗,并找機會游向安全地方。
對于未成年人、老人,不建議在沒有救援條件的情況下貿然下水救人。必須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設法施救,這是救人的第一原則。
來源丨桂林晚報(記者林揚 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