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暑期自駕游和返程的高峰期,記者了解到,由于今年高溫、暴雨天氣頻發,不少自駕游車主的車輛半途突發故障,在呼叫汽車救援服務時,遇到了一些煩心事。
北京:自駕車出游半路拋錨車主苦等救援
北京的魏先生,前幾天帶女兒到郊區游玩,返程時,車輛的電瓶突然沒電了。魏先生表示,救援車1個多小時才到救援現場,整個路程20公里。
【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消費者對于汽車救援服務投訴最多的,就是救援時效慢。對此,記者采訪了多家汽車救援服務公司。多名業務人員表示,堵車、限行、城區內救援車輛停放地點有限等原因,都限制了汽車救援的時效。
車主 企業共同呼吁汽車救援收費透明化
除了救援時效,消費者還特別在意救援收費問題。
消費者 魏先生:救援司機要1000元,不能討價還價。
記者了解到,目前,業內還沒有成熟的收費標準體系,不僅是消費者,汽車救援服務企業也迫切期待相關制度盡早落地。
行業面臨人才“斷代” 新標準打開職業提升通道
近日,人社部發布《汽車救援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協同多部門規范汽車救援行業的作業流程。
為了減少救援過程中的次生危險,新標準做出了一系列操作規范要求。比如,汽車救援員要倒著行走,避免背對車流;拖走故障車時,必須要固定好四個輪胎,避免對故障車輛產生二次傷害,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只需要固定一個或者兩個輪胎。
而要提升汽車救援服務的質量,不僅要有嚴格的標準規范,汽車救援人員的整體素質也是關鍵。記者調查中發現,目前的汽車救援行業整體面臨著老齡化嚴重、人才“斷代”的問題。
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高速路上的一處救援現場。地表溫度達近60攝氏度。這段時間,救援師傅經常要在這樣的高溫天氣下作業。
工作環境差、危險系數高,讓不少年輕人對汽車救援這個行業望而卻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救援行業的人員月薪大約在5000到8000元之間,平均月薪在7100元左右。而與此同時,專業人員的缺口卻達到了40萬人,并且存在著流動性大、老齡化嚴重的問題,其中50歲以上的從業者占到了65%。
薛瑤靖剛剛進入汽車救援行業,由于《汽車救援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出臺,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職業規劃。
汽車救援員 薛瑤靖:現在比較憧憬,努力就有可能拿到國家高級工的職稱。我們單位每個月都有筆試,有實操培訓。
記者了解到,首批汽車救援員有望在今年依據新標準開始培訓。未來,考試合格者將獲得相應的職稱,并與薪酬待遇掛鉤。
新晚報綜合央視財經(ID:cctvy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