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我市今夏最高氣溫再被刷新
“三伏”結束
(相關資料圖)
我們該如何應對高溫持續
8月24日,是今年“三伏”最后一天。截至目前,中央氣象臺已連發35天高溫預警,其中,紅色高溫預警連發了13天,這在我國歷史上還是首次。對比重慶、四川和江浙一帶的超40℃高溫,桂林氣象臺監測到我市最高氣溫為39.2℃。我市氣象專家介紹,桂林有氣象記錄以來,桂林站的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2003年7月23日,達39.5℃,今年的氣溫很接近最高值了。這樣的高溫天還會持續多久?炎熱酷暑之下,我們又要注意什么?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今夏最高氣溫刷新為39.2℃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評估,綜合考慮高溫熱浪事件的平均強度、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從今年6月13日至今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達到了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最強。
今年“三伏”從7月16日開始,8月24日結束,一共歷時40天。根據市氣象部門數據,將近1個半月時間里,我市幾乎每天的最高氣溫都維持在35℃左右。
實際上,剛進入7月,我市大部氣溫就開始逐漸攀升,今年第3號臺風“暹芭”過境后,氣溫更是一路“高歌猛進”。那時候,最熱的“三伏天”還未到,桂林就迎來了連續高溫,大部最高氣溫直沖35℃,市民們感到非常悶熱難受。隨著副熱帶高壓強勢加強西伸,整個廣西都處在“火力全開”的局勢中,桂林頻繁以36℃、37℃、38℃刷新著最高氣溫,坐穩廣西第一位置。期間,偶有雨水滋擾,但只是暫時澆滅高溫,爾后迅速反彈。
桂林市氣象臺數據顯示,7月16日至8月24日,桂林14個國家氣象觀測站中,日最高氣溫出現在8月24日的桂林站,為39.2℃。排名第二的是灌陽站,8月24日最高氣溫為39.1℃。排名第三的是8月24日恭城站和7月24日的桂林站,氣溫同為38.9℃。而8月以來,全州有19天出現了≥35℃高溫,12天“霸占”廣西高溫榜首。
為何市區最高氣溫會比縣域高?我市氣象專家表示,這是城市熱島效應導致的。由于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壓力大和建筑大多為混凝土建成等因素疊加,使得大氣熱傳導率和熱容量高,再加上建筑物本身對風有阻擋或減弱作用,促使城市最高氣溫比縣域高出0.5℃至3℃,甚至更多。
接下來,我市最高氣溫會突破39.2℃嗎?氣象專家表示,處暑到來,意味著炎熱即將過去,盡管桂林乃至整個廣西是“處暑”難“出暑”,但畢竟是立秋過后的節氣,炎熱雖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高溫很難再“異峰突起”。
●高溫給我市帶來一定程度干旱
今年以來出現的階段性大范圍高溫天氣過程,有持續時間長、范圍廣等特點,主要原因跟大氣環流的異常狀況有一定關系。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進行了相關解讀。監測數據顯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范圍偏大,強度偏強,在它的控制之下,我國南方地區整體受下沉氣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輻射影響下,近地面加熱比較強烈,因此出現了大范圍高溫天氣。
這種高溫酷暑在以后的夏季會持續出現嗎?解讀分析,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溫室氣體影響效應是非常強的,以后夏季出現高溫熱浪的頻率可能比較多,可能會是一個新常態。
同時,由于持續高溫酷暑、降雨偏少,我國長江沿線的氣象干旱不斷發展,包括廣西大部均出現了氣象干旱。上周,自治區氣象局發布了干旱綜合指數監測,截至8月19日,廣西有13市80個縣(市、區)的603個鄉鎮發生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
目前,桂林初現干旱。7月以來,降雨量與常年同期相比,除恭城、荔浦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地偏少一至七成。據市氣象部門監測,我市部分區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
據桂林水文中心統計,受降雨偏少影響,我市各主要江河來水量總體比歷年同期偏少44.4%,水文干旱也已顯現。從江河來水量距平值來看,局地出現了水文干旱,根據降雨數值預報及前期來水情況綜合分析,預計未來1個月,我市主要江河來水量與多年同期相比總體還會偏少。水庫方面,據8月中旬數據,我市有效蓄水與常年同期相比,有所減少。
市民在烈日下出行。記者滕嘉 攝
恭城水文中心站工作人員查看恭城河水情。(桂林水文中心供圖)
●處暑難“出暑” 涼爽待“白露”
眼下,進入到處暑節氣,但廣西歷來都是處暑難“出暑”。高溫最盛階段可能已過,但余威尚存,真正的涼爽還未開啟,需要提防“秋老虎”不時反撲。
處暑節氣后,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而退到西太平洋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往往還能再次掀起高溫,屬短期回熱天氣。因為連日晴朗、暑熱難耐,就像老虎一樣蠻橫霸道,故稱“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月至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時間長短不一,總體持續7至15天。
民間有很多關于“秋老虎”傳說,比如農諺“立秋不下雨,二十四只秋老虎”,就是指立秋節氣當天沒有出現降雨,或者干打雷不下雨,那么將會出現旱情,干熱的天氣會持續整整24天。而這個24天就被稱為“24只秋老虎”,充分說明其強悍和威猛。根據我市氣象部門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全市雨量為50-150毫米,較常年偏少一至三成,需要警惕“秋老虎”。至于什么時候才會真正涼爽,按歷年氣象數據分析,桂林一般要等到白露節氣之后。
另外,這個時節我國民間有“處暑送鴨,無病各家”之說。處暑之所以要吃鴨子,是因其味甘性寒,非常適合處暑節氣食用,能起到滋潤、防燥功效。除了吃鴨肉,還要多吃蔬果,比如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水果,以及銀耳、百合、蓮子、芹菜、菠菜、豆類等,達到生津潤燥、清熱安神、消熱通便等作用。同時,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癥狀。
●高溫天氣更應節水節電
高溫之下,我們在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些什么?
目前,我市供電、供水情況正常。但是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在這個時候更應該自覺養成良好的用水、用電習慣。
對此,我市氣象、水文專家給出了一些建議。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白天光源充足時不必開燈,離開時記得隨手關燈,杜絕“長明燈”現象。為了身體健康,盡量減少使用空調。需要使用時,溫度設置應不低于26℃。空調開啟狀態下關閉門窗,離開室內半小時以上的,關閉空調。使用電腦時,適度設置屏幕亮度,休息時用待機替代屏保,離開則及時關閉電源。飲水機、復印機、打印機等設備不用時關閉電源及插板,以免待機耗電。手機不需要繼續充電時,拔掉充電器。
如何節水?洗澡要合理控制水量和時間,洗漱間隙關閉水龍頭。用洗衣機清洗衣物,適量使用洗滌用品,小件少量物品可手洗。清洗餐具前可擦去油污,清洗期間杜絕“長流水”,盡量盆裝集中清洗。工業節水方面,企業要探索利用非常規水資源。有條件且滿足水質使用要求的,應積極使用再生水、礦井水等非常規水替代直接從江河或供水管網取水。還要加強內部用水管理,定期巡檢巡查,查找漏水環節,治理漏損點,降低輸配水管網、用水設備漏損。
農業節水是保障農作物收成的關鍵因素。為應對各縣區出現的不同程度的干旱,農業部門專業人士建議,要充分利用茅草、稻草及其它作物秸稈覆蓋土壤,有條件的盡量覆膜,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度。沒有覆蓋物的田間,在宜耕時及時中耕松土,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其次,加強輸水渠道維護,硬化渠道減少輸水過程中水量損失。還要采用節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盡量采用管灌、滴灌、噴灌等方式,使有限的水資源達到最大效益。
記者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