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偏僻暗藏危險 環境衛生難堪重負
“野生小眾風光”走紅背后
幽靜的山谷,清澈的流水。近年來,諸多未經開發的山林、峽谷、湖泊,通過網絡走紅。網友稱這樣的地方為“野生網紅景點”。在桂林,這樣的地方有不少。其中,恭城瑤族自治縣三江鄉對面嶺村的桃溪河峽谷就是其中之一。近日,三江鄉人民政府發布的《三江鄉人民政府關于禁止到未開發未開放區域旅游的通告》(下稱《通告》),再次引發大家對類似“野生網紅景點”的關注。
(資料圖)
記者調查發現,像桃溪河峽谷這樣的“小眾風光”憑借原生態的美景,吸引了眾多人前往“打卡”,但是伴隨網絡走紅的,是安全、交通、環境污染等問題接踵而至。
“禁止旅游”通告的安全考量
張勝男(化名)在恭城三江鄉對面嶺村生活多年。他常常和同村人打趣,山里的他們從來沒想過,山溝溝的那條河里會有這么多人來耍。
他們談論的就是桃溪河峽谷。它地處偏僻,手機信號微弱。進出峽谷只有一條30多厘米寬的小路,一側是山壁,一側是懸崖。由于路況危險,平常幾乎沒有村民去。記者沿著連續“S”形的盤山路進山,看到道路狹窄,多處塌方。
張勝男和村民對記者說,一年多以前,一支戶外探險隊來到這里。翻山越嶺之后找到了河水清澈、瀑布壯觀的景象,桃溪河峽谷通過探險隊員剪輯的短視頻在網絡走紅。
之后,陸續有人根據視頻找到桃溪河峽谷。他們來此“打卡”,又拍攝新的短視頻發布到社交平臺上。一個又一個短視頻激發了一撥又一撥人到桃溪河峽谷游玩。這里一躍成為高人氣的“野生網紅景點”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桃溪河峽谷”,諸多經過精心剪輯的短視頻映入眼簾,有的還帶上了“桂林必去峽谷”“不去后悔一生”這樣的話題。視頻從各個角度展現了峽谷的美。盡管有的視頻里能夠明顯看出游玩的過程充滿艱難,甚至帶點狼狽,但還是阻擋不了眾多游人前往“打卡”的決心。幾乎每條視頻下面都有數十名網友詢問路線。
不過,今年8月5日,三江鄉人民政府發布《通告》,強調“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擅自帶領游客進入未開放未開發區域進行游玩”、“如游客或團隊不聽勸返或無視通告擅自進入未開發、未對社會開放的區域進行旅游或探險等活動,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組織者或個人自行承擔”。
記者從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了解到,桃溪河峽谷地勢低,容易出現山洪,而到三江鄉的一些路段還在修,沿途有很多山路、泥巴路,還有坍塌的區域。
記者查詢資料得知,三江鄉的確發過嚴重事故和多處塌方。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11月21日下午,三江鄉銀殿山附近,一輛越野車墜落山谷,導致3人不幸遇難,2人受傷送往醫院救治。
今年6月,恭城持續暴雨導致三江鄉大大小小20余處塌方,在建設當中的富平二級路三江鄉段中斷。6月20日,暴雨中,唯一一條三江鄉通往蓮花鎮河口村的交通要道被洪水沖毀,三江鄉洗腳嶺小學的170名學生滯留學校后被疏散。
除了桃溪河峽谷,附近石口峽谷、銀殿山等多處“野生景點”也因為“一旦遭遇路段塌方、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或者走失迷路、攀爬跌落、野生動植物侵害等意外,極易發生人員傷亡”的原因禁止進入游玩。
村民們認為,當地政府對桃溪河等“野生景點”的禁令,更多是安全考量。
原生態美景頻頻“受傷”
如今,自駕游越來越普遍,隱藏在深山里的美景通過各種社交平臺走紅,吸引人們前往。除了帶來安全問題之外,對原生環境的破壞也令人揪心。
2021年3月,臨桂區臨桂鎮西鎮頭村的一處山坳突然走紅。這里因遍布造型奇特的山石被人取名為“怪石林”。這片石林走紅后,不少人慕名而來。但令人痛心的是,這里的很多“怪石”卻被人砸斷破壞。
2021年9月,興安縣源江村一個名為“黃泥塘”的峽谷水潭成為“野生網紅景點”。可惜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黃泥塘”就垃圾遍地。環保志愿者發起了“清潔黃泥塘”行動,清理的垃圾裝滿了6輛小貨車。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這兩個地方探訪。
“怪石林”的山坳里,堆了多處建筑垃圾。奇石已經被嚴重破壞,除了當地放羊的村民,看不到其他人的身影。記者了解到,因奇石難以恢復,這里的人氣早已被其他地點取代,“網紅”存在的時間很短暫。
8月30日,記者前往“黃泥塘”,剛好遇到一行十余人乘坐大巴來此打卡。這些人學生模樣,由幾位成年人帶隊,在附近的農家樂吃了午飯后,就換上泳衣,準備到潭里游泳。
記者隨他們沿著一條水泥路走到山腳,聞到一股惡臭,源頭是一處焚燒后的垃圾堆。沿著河谷往山上走,到達“黃泥塘”。因為正值枯水期,河谷里一點也沒有網紅視頻中清水盈盈的樣子。當地村民說,只有源頭的潭水還能游泳,而想要抵達那里,連山路都沒有。
記者手腳并用在河床中的石塊上攀爬,走走停停,過了約40分鐘,才看見山腰處的瀑布。途中,不時能看見燒烤后的痕跡,還有食物的包裝袋和其他垃圾。遠處,傳來游客地抱怨:“根本和視頻不一樣,早知道不來了!”
附近村民說,走紅后,“黃泥塘”豐水期每天有兩三百人來“打卡”。對比一年前志愿者清理垃圾的視頻,“黃泥塘”的垃圾雖然少了許多,但衛生問題依然存在。
“沒辦法杜絕,看了都心痛。”源頭村的楊書記說,來這里的游客眾多,現在主要靠村委自發組織清潔。目前,“黃泥塘”也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有企業初步計劃前來開發,以后也會有專人負責衛生清潔。
短暫網紅之后如何長久維持
伴隨高曝光率帶來的人氣,安全、交通、環境污染等問題接踵而至,幾乎是每一個“野生網紅景點”都遭遇的難題。
“現在的‘野生網紅景點’其實都是玩戶外的驢友帶起來的。”本地業內人士透露,戶外驢友愛冒險,喜歡原生態的自然景觀,他們去過一些地方,拍下短視頻分享。這其中,有的不會發定位地址,有的會回復留言告知地點。跟風的網友到這些地方“打卡”,一傳十,十傳百,在流量的加持下,“野生景點”走紅。
“怪石林”和“黃泥塘”走紅之前,桂林還有烏桕灘、玻璃田等多處“網紅景點”。數年過去之后,這些景點怎么樣了?記者也進行了探訪。
會仙玻璃田是和旁邊的野山一起走紅的。兩三年前,能夠欣賞玻璃田美景的唯一途徑就是登上附近的野山。越來越多的人到玻璃田打卡,一些“爬山攻略”也隨之在網絡上傳播。
市民小江曾經和朋友按照“攻略”爬山。“爬到一半,上不去了,都是蚊子,還被野草劃傷了手指?!毙〗f,想要看到像視頻中展示的玻璃田美景,需要徒手爬上野山的頂峰?!爸荒苁帜_并用地爬上去。很多人爬的時候都沒有護具,如果摔下來,后果不堪設想?!?/p>
后來,當地村委組織村民集資,把玻璃田開發成了一處景區。野山上修了步道,游人步行約40分鐘就能登頂。收取的門票等費用用來維護景區安全和衛生。這不但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還帶動了部分就業。現在,玻璃田成了社交媒體上桂林市內游的熱門景點。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烏桕灘和油麻灘上。這些“野生景點”走紅后,隨之而來的是游客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當地通過村民集資或者招商引資等方式,雇人管理,依靠收取10元-20元的停車費或者3元-5元的垃圾清理費等方式,維護著這些區域的衛生和安全。
但是,對于更多的“野生景點”來說,它們的命運截然不同。從人跡罕至、默默無聞到走紅網絡、人氣飆升,很快就讓這些并不具備旅游基礎的“景點”難堪重負。而旅游者則喜新厭舊地去尋找下一個“網紅”。
并非每處原生景致都適合大眾
老楊(化名)在興安縣摩天嶺經營了8年農家樂。由于靠近“黃泥塘”和“殺人寨”這兩處“野生網紅景點”,他還參與過一些志愿清潔和救援活動。
“你看網上‘殺人寨’瀑布的水清清的,好漂亮。人家不會告訴你,那里多危險。山里沒信號,瀑布落差大,腳一滑就掉下懸崖?!崩蠗钫f,今年7月他參與了一次救援,“凌晨和消防一起從‘殺人寨’解救出10名青年男女?!?/p>
當地消防部門稱,這些青年男女于7月14日進山游玩,其中兩人體力不支,原地休息,剩余10人繼續前行。
太陽落山時,前行的10人無法辨別方向。山中氣溫下降明顯,他們沒有攜帶應急防寒物資。另一邊,山里沒有信號,原地休息的2人聯系不上另外10人,只好報警求助。
“有些‘野生景點’很危險的,我都不會發出來?!北镜芈眯卸桃曨l博主“史蒂芬徐游桂林”說,他發的每條視頻都是親自踩點、體驗,務必確保根據視頻去打卡的人們的安全。比如對于“殺人寨”瀑布,他就專程提醒“不是專門玩戶外的大部分人應該下不去(山)”、“時間計算好原路返回,不要徒步到晚上,很危險”。
盡管如此,記者瀏覽了約30條有關“殺人寨”瀑布、桃溪河峽谷這兩處“危險景點”的短視頻,像“史蒂芬徐游桂林”這樣進行提醒的是極少數。大多數視頻里,展現的都是“險境”的山清水秀,美如世外桃源,卻只字不提山路難行,沒有手機信號等等。甚至還有人收費當“向導”,自發組織帶隊去這些地方“探險”。
老楊和“史蒂芬徐游桂林”都認為,安全是“野生景點”走紅后要面對的首要問題?!耙吧包c”地處偏僻,沒有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一旦遇到險情,沒有辦法立即開展救援。
曾經去“野生景點”打過幾次卡的市民邢先生說,“野生景點”意味著“未開發”,沒有商業氣息,會吸引喜愛戶外和親近自然的人?!暗且曨l里如果告訴我,那里很危險,路況艱難、沒有信號,我就會仔細斟酌去還是不去。大家都不應該拿生命冒險?!?/p>
一些旅游從業者也認為,如果社交平臺對“野生景點”短視頻的發布有更為具體的要求,例如要求說明危險性,不符合旅游要求的未開放、未開發區域不盲目推送,也就能避免網友盲目跟風冒險,留住深山里的那一方清凈。
記者劉凈伶 見習記者李貝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