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西片區藏著許多記憶中的老味道 這家店就是其中之一:
不敢輕易休息的
(資料圖)
紅燒牛肉面店
餛飩和紅燒牛肉面是這家店的招牌。
夫婦倆正在制作美食。
鐘記紅燒牛肉面店面。
小店地址(地圖定位截圖)
鐵西片區是不少桂林人心目中的“美食天堂”,那里藏著許多記憶中的老味道,鐘記紅燒牛肉面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憑借樸實的味道擁有了大批忠實的顧客。
★推薦理由 這里有其他店吃不到的好味道
這家店是我學生時代早餐的首選,十幾年來他家的味道一直沒變,一如既往好吃。尤其是牛肉面,特別合我的口味,牛肉片十分入味,肉香很足,其他店吃不到這味道。盡管我早已從鐵西搬到了臨桂,但每次到老城區辦事,我幾乎都會回到這里,再吃上那碗心心念念的老味道。
——市民吳先生
★記者探店 品種不多 價格實惠 味道求精
這家店位于鐵西二里的小巷深處,門頭的紅色招牌上寫著七個黃色的大字——鐘記紅燒牛肉面。店內的陳設跟它的招牌一樣樸實無華,兩個小房間里局促地擺放了四五張矮方桌和十幾張小圓凳,在早上的高峰期基本座無虛席。
“老板,來20個餃子!”一名食客騎著電動車前來,跟老板說著自己的需求。
“今天這么晚啊。”老板娘一邊熱情回應,一邊忙著手中的事情,看上去跟客人十分熟絡。
這家牛肉面店主要制作餛飩、牛肉面、餃子等小吃,品種不多,價格實惠。餛飩小碗4元,大碗7元,紅燒牛肉面小碗9元,大碗11元。食客們還可以根據喜好添加香菜、蘿卜干等配料。
紅燒牛肉面和餛飩是招牌,記者分別點了一碗來嘗,只見老板把細長的面條下進沸水中,用筷子快速攪動,讓面條在沸水中散開,之后用漏勺將面撈出放進碗里,澆上淡黃的骨湯。再依次加入胡椒粉、香油、蔥花等,最后澆上濃郁的紅燒牛肉料汁,一碗紅燒牛肉面就這樣出爐了。老板娘則將一朵朵像花一樣的餛飩下進沸水里,等待片刻便撈出,餛飩皮在沸水里翻騰過后變得透明,透出里面淡紅的肉色。和紅燒牛肉面一樣,澆上骨湯,放進紫菜,一碗餛飩也很快做好了。
紅燒牛肉面的味道非常飽滿,面條勁道,還有一股濃郁的肉香。牛肉是切片的,這樣有利于讓牛肉充分沾上汁水,既保留了牛肉的肉感,又使它充分吸收了骨湯,口感變得更加豐富。相比于紅燒牛肉面,餛飩顯得清淡一些,一口咬下去,面皮和肉餡的比例適中,爽滑的餛飩皮配上鮮甜的肉餡,妙不可言。
★小店故事 生意全靠街坊支持 愿意放棄休息服務大家
小店里,老板和老板娘各自忙碌著,無需相互交代,有需要做的事都會主動去做。這似乎是兩口子早就形成的默契。
老板名叫鐘澤美,妻子名叫莫俊娟。這對來自賀州的夫婦原本在家鄉經營一家日用品店,生意不好,兩人選擇來到桂林尋找新的謀生路。2010年,從開餐飲店的家人那里學了點手藝之后,夫妻二人加以創新改良,才有了現在的鐘記紅燒牛肉面。
鐘澤美告訴記者,好味道源于好食材,他每天凌晨4點多就去市場精挑細選,買來的食材都是當天制作,絕不隔夜。無論是牛肉面還是餛飩,鐘澤美都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用最樸實的調料調味。
轉眼十余年,鐘記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食客們讓夫妻兩人開分店的建議不絕于耳,然而這事并不在二人的考慮范圍。“開分店必定要請人幫忙,別人做肯定沒有自己做來得上心。我們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的,兒子已經工作,女兒今年也上大學了,經濟壓力沒有以前那么大了。我們也不求什么大富大貴,一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過日子就好。”莫俊娟說。
也有人建議他們開設外賣服務,莫俊娟也拒絕了。她說,外送的過程會讓勁道的面條失去原有的口感,這么做會毀了這么多年來積累的好口碑。
“我們做的就是片區生意,基本上找來的都是附近的鄰居。有時候我們有事外出,沒有開門,食客們還會向我們‘投訴’,說沒有地方吃早餐了,這讓我們感到很愧疚。”莫俊娟說,一年之中,她跟丈夫只有在過年、清明才會歇業幾天,其他時間都不敢輕易關門。
兩人的兒子向記者透露,父母在桂林做生意這么久了,漓江都沒有游過,陽朔也沒去過,一心都撲在小店的經營上。鐘澤美卻說:“這么多年來,小店的生意全靠街坊們支持,為了方便大家,多付出點也是應該的。”
記者莫俊 實習生陳杰銘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