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林楚晗
(相關資料圖)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雖是一句民間俗語,但一些老人非常在意。
家住武漢市硚口區豐竹園小區204棟4單元的一些居民就對單元樓附近的兩棵桑樹十分嫌棄,認為桑樹栽在小區這里不吉利,希望能移栽或砍掉。視頻剪輯 林楚晗9月8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了豐竹園小區一探究竟。
小區2棵桑樹因諧音遭嫌棄
8日上午,在小區居民的指引下,記者看到了位于204棟4單元門前的兩棵桑樹。這兩棵桑樹緊緊挨在一起,長得枝繁葉茂,一棵直徑約10厘米,而另一棵長得非常高大,直徑約20厘米,有5層樓那么高。
小區里的桑樹“老話說‘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桑’諧音‘喪’太不吉利了!”小區居民馮爹爹(化姓)表示,這兩棵桑樹也遮擋了不少住戶的窗戶,希望可以把它移栽或者砍掉。
而為了挪走這兩棵桑樹,一些居民還多次找到社區,希望社區能出面解決桑樹問題。
不過,也有一些居民持反對意見,王女士表示,這兩棵桑樹長了一二十年了,“家里有小孩,喜歡養蠶,這些桑葉正好喂蠶。而桑葚也很好吃,沒有必要把桑樹移走或者砍掉。”
小區里的桑樹
“豐竹園小區建成有20多年了,從一開始這兩棵桑樹就在那里,而且小區之所以叫豐竹園,也是因為有很多竹子和樹的緣故。”豐竹園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建筑區劃內的綠地綠植,屬于業主共有。如果想要砍伐或移栽桑樹,應當經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然后再向綠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我們后期也會征求小區業主的意見。”
民俗專家表示只是一種俗信
兩棵桑樹去留之爭,緣于“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這句俗語。那么,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民俗學博士、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蔡磊說,這種俗信和民居風水、諧音文化與古代的植物信仰有關。民居風水講究庭院環境對家運的影響,前庭后院種植樹的種類和數量都有講究。
前人認為,桑樹的‘桑’和‘喪’諧音,不吉利;柳樹的‘柳’和‘流’諧音寓意家財外流,屋宅不聚財。因而俗信認為屋前不栽桑樹,屋后不栽柳樹。民俗文化的內核是趨吉避兇,像石榴樹人們就很喜歡栽,因為石榴寓意多子多孫,人丁興旺,這是傳統時代中國老百姓重要的人生追求。
古人相信樹是有靈性的,不同種類的樹會對人類有不同的影響,一些樹還被視為神樹,受到頂禮崇拜。不過時代在發展,人們相信科學,相信依靠知識和個人奮斗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小區里的桑樹
在古代,桑樹是和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樹木品種,桑樹的葉子可以養蠶,果實美味多汁,它的樹皮和根可以入藥,桑樹和梓樹合稱為“桑梓”,意味家鄉,可見在農民心中,對桑樹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服務中心
桑樹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對于古代先民以及現在我們的衣食醫藥都有著一席之位,可謂一樹多寶。桑葚可以吃,并有補腎之功;桑葉可以養蠶,蠶絲織布,供穿衣,還能藥用;桑樹皮、桑樹根都有各自的功效,治療疾病。
蔡磊說,在蠶桑養殖之地,桑樹有美好寓意。桑樹還代表中正的美德,寓意生命和男女之間的愛情,所以對桑樹不能只做狹義理解。家居環境只是一個外在影響因素而已,這種民間風水知識也只是一種俗信,一種講究而已。
來源:極目新聞(記者:林楚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