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崔女士向“新民幫儂忙”反映,她61歲的婆婆周阿姨從2017年至今,在美容院消費了數十萬元,其中僅去年就達13.1萬元。甚至不惜背負巨債,向銀行、網絡貸款機構等借貸30多萬元。直到催收還款電話接踵而來,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才“浮出水面”。
(資料圖)
周阿姨幾乎沒有存款,僅靠微薄的退休工資度日。
■ 她到底購買了什么產品?
■ 做了什么項目?
■ 又為何能獲得如此之高的借貸額度?
為此,家人們多次向美容院索要消費合同、消費清單等,但對方要么“這也沒有那也沒有”,要么“這個不知道那個不承認”。折騰來折騰去,只能拿出單方面手寫的消費記錄,還說“美容業都是這樣的”。
調解調解
退款“打到骨折”
崔女士告訴新民晚報記者,周阿姨長期消費的美容院是虹口區花園路88號14樓的“芭儷伊人美容院”。在她和丈夫多次反映之后,市場監管部門做了現場調解。
芭儷伊人美容院
當時,美容院負責人提供了一份“手寫清單”,上面列出了周阿姨購買后還沒有消費完的5個美容“套盒”。對方強調:“套盒”一經拆開使用就不能退款,只能退還沒有做的服務項目費用。其中——
■ 購買“凍齡魔鏡”套盒,周阿姨支付了26000元,24次服務還有14次沒做,依照美容院說法,扣除產品成本21000元,所剩的5000元服務費按24次平均折算,每次208.5元,最終可退還2916.6元;
■ 10800元的“腿”套盒,24次服務有22次沒做,扣除產品成本8680元;
■ 23000元的“荷爾蒙”套盒,24次服務有11次沒做,扣除產品成本19800元;
■ 6000元的“脾胃”套盒項目,12次服務有2次沒做,扣除產品成本4980元;
■ 23880元的“關節”套盒,30次服務有6次沒做,扣除產品成本17200元。
照此算來,總計89680元可部門退款的項目,經過這么七七八八一扣,只能退還7164.2元。這與崔女士等家人的心理預期相距甚遠,更無法緩解周阿姨的還貸壓力。
手寫清單
但當事人周阿姨卻認為:
消費是“自愿的”。現在還能夠退錢,美容院已是“講情講義”。
據崔女士所述,就在調解前,周阿姨還瞞著家人,收下了美容院送來的一盒月餅和一塊手表。
最終,經市場監管部門協調,美容院實際退還1.6萬元。周阿姨和家人也只能根據美容院的退款要求,在“消費者權益爭議調解記錄”中寫下:
■ 雙方對消費記錄確認,2017年至今消費30多萬元,但家屬并不知情;
■ 此間消費者與商家關系融洽;消費者借貸是個人行為,并非商家唆使;
■ 退款后不再追究商家責任。
消費者權益爭議調解記錄
否認否認
不存在強迫教唆
雖然,調解不得不就此終結,但崔女士心里仍有著一連串的疑問:
? 如此大筆的消費,真的就可以沒有合同、沒有發票、沒有打印清單?
? 崔女士和家人在得知周阿姨“借貸美容”的情況后,一直向美容院索要相關憑證,但對方只是出具了手寫退款清單、“會員服務資料卡”上的消費明細以及所謂的“會員簽名”等,難道真如相關負責人所回復的“美容全行業都是這樣的”?
婆婆在美容院的消費遠不止30多萬元,這幾個項目也只是“冰山一角”。人家說她自愿消費、有獨立行為能力,之前的項目都已經消費完了。
崔女士直言,周阿姨對美容院是“一味袒護”,調解時不愿拿出有利證據,最終只能聽憑對方一面之詞。
會員服務資料卡
記者聯系了美容院負責人,希望了解周阿姨的消費情況。對方稱:
套盒項目涉及“商業機密”,不能對貴賓客戶外的其他人展示。
同時,該負責人強調,已做完的項目都是周阿姨自愿的,不存在強迫消費、教唆借貸等問題,美容院也是在銀行打電話催收還款后,才知道周阿姨是長期借貸消費的。
采訪中,對方還提供了一個“重要細節”:
由于周阿姨和同住的哥哥之間存在矛盾,去年7月起,美容院出于善意為其提供了住所,直到今年初才返回家中。
對此,崔女士表示:
婆婆搬去美容院居住,我們一開始并不知情。而就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婆婆充值消費達9.8萬元。
而每當家里人問起這段經歷,周阿姨是三緘其口。
后悔后悔
巨額貸款怎么還
對于婆婆的巨額借貸,如今崔女士是一籌莫展。目前,周阿姨待還款的本息及滯納金已達30多萬元,其中中信銀行14萬多元、借唄花唄17萬多元、交通銀行2.4萬元。甚至還有“圓夢金”等消費貸產品。
婆婆在經濟上與我們是完全分開的,平時既不向我們開口,也不愿意我們管。但我們知道,就她那點退休工資,每月幾乎是吃光用光,根本沒什么積蓄。而這么大數額的借款,也完全超出了我們家人的償還能力!
崔女士說,中信銀行已將周阿姨的欠款事項交由律師處理。接下來,周阿姨的生活是否會陷入更加艱難的窘境?對此,崔女士和家人是后悔莫及。
■ 銀行、網貸機構等為何會一次次借款給一位毫無償還能力的退休市民?
■ 借貸審核環節會不會存在問題?
雖然,崔女士向金融監管機構提出過質疑,但一直沒有得到明確回復。
記者提出是否能與周阿姨聊一聊,但被崔女士和家人婉言謝絕了。他們講,對于這一次的消費調解,或許“已被完全洗腦”的周阿姨很不情愿也很不配合,為了不引發家庭矛盾,所以不希望記者與周阿姨有正面接觸。
■ 我們只求通過這樣一段經歷給出更多警示,讓更多人能以此為鑒。
■ 同時,我們更盼望大家能夠給予家中每個人更多的關心和關注,不要在一次次忽視中,讓他們乃至整個家庭一次次“很受傷”。
這個教訓,對于我們來講真的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