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榮萍正在做大肚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油茶成品。
歐榮萍正在打油茶。
小店門頭。
小店地址。(手機截圖)
這家藏在象山區(qū)崇信路的油茶店,已經(jīng)開了16年,煙火氣息依舊非常濃厚。小店的早晨都是從敲油茶開始的,濃郁的茶香也喚醒了食客們的味蕾,來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老顧客,他們把這里當(dāng)成開小灶的存在。這家店就是歐榮萍恭城油茶店,有著大家認可的桂林老味道,承載著很多街坊鄰居的故事。
★推薦理由 只有他們家才能吃得上的味道
說起喝油茶,身邊的朋友都會不約而同想到這里。他們家的油茶是純手工打的,味道特別正宗。最值得推薦的是他們家的點心,軟糯餡料足、還不容易膩,很多味道只有在他們家才吃得上。
——喜歡喝油茶的市民王先生
★記者探店 一口油茶一口點心 吃出了人間煙火氣
記者來到這家店的時候,正是午飯時間,店內(nèi)坐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還不時有顧客推門詢問是否還有空位。食客們點完菜后,就熟門熟路地去小料臺取油茶。記者也學(xué)著老顧客的模樣,依照個人喜好,往茶湯里撒入蔥花、香菜末、米花、脆果等佐料,此時的油茶,除了茶的清苦,還有蔥花香菜的鮮嫩清香,咸香醇厚。
喝上一碗油茶墊墊肚子,就可以靜待上菜了。環(huán)顧四周,有家庭聚餐的,有三兩好友閑來嘮嗑的,廳內(nèi)熱鬧卻不顯嘈雜。工作人員似乎記得每一位食客的喜好,也許是顧客常來的緣故,他們總能一眼參透食客的心儀菜單。而對于第一次來的食客,工作人員會耐心介紹小店的特色菜品,給人留下還想再來的印象。
不論在哪喝油茶,點心都是必不可少的。煎得外焦里糯的芋頭莢、滿滿芝麻餡的水糍粑、清香的艾葉粑……端上桌時還冒著熱氣,由于嘴饞沒忍住,燙手也要拿起一個芋頭餡的大肚粑嘗嘗鮮,粉團口感很細膩,餡料里混著芋頭粒和鮮肉,口味微辣但咸香十足。一口油茶一口點心,吃出了人間煙火氣。
一碗油茶、一份釀菜、幾塊點心,便成了這里獨有的桂林味道。小店會定時推出應(yīng)季釀菜,來滿足食客們的需求。最近,應(yīng)季的瓜花釀、辣椒釀成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一股恭城茶香里夾雜著平樂美味,拴住了不少食客的味蕾。
★小店故事 好吃的秘訣就是純手工
這家店已經(jīng)開了16年了,從挑著扁擔(dān)走街串巷賣粑粑到擁有了一家店面,負責(zé)人歐榮萍有著嘮不完的故事。
第一次見到歐榮萍的時候,她正在后廚打油茶,只見她熟練地往鍋里倒入花生油,等油溫升高以后,依次放入蔥、姜、蒜、花生和茶葉,用一個特制的小木槌反復(fù)捶打,茶葉的清香和香料的氣味逐漸飄散出來,淡淡的香氣開始在空氣中彌漫。最后往鍋內(nèi)倒入開水,燒至沸騰,一碗熱騰騰的油茶就出鍋了。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油茶店開始使用機器代打,但歐榮萍始終堅持自己打。“機器可以保證捶打精度,卻少了很多煙火氣,手工打的跟機器打的味道是不一樣的,顧客是喝得出來的。”歐榮萍告訴記者,打油茶是個手藝活,需要三十六捶七十二碾將材料充分磨合,茶湯才更有味道。
要想茶湯味道獨特,茶葉是決定性因素。歐榮萍是地地道道的平樂人,年輕時嫁去恭城,便學(xué)了打油茶的手藝。歐榮萍的茶葉是從老家?guī)淼模康焦扔陼r節(jié),她就挨家挨戶地跟茶農(nóng)預(yù)購新茶。要想點心做得好吃,她也精心挑選原材料,做好每一道工序。
“店里每一道點心都是我們自己做的,不是從其他地方購買的。”歐榮萍從早上五點就開始著手點心的制作,從打糕到和餡,從包餡料到出鍋,她都親力親為,相比機器,每份點心里更多了些靈魂和溫度。
在空閑時間里,歐榮萍不斷創(chuàng)新點心的味道,精進點心的口感,嘗試著搭配不一樣的餡料,給顧客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感。“雖然我們的點心在口感、口味上有一些改進,但還是保持著最傳統(tǒng)的味道,很多老顧客也是沖著這獨特的味道而來的。”歐榮萍說,小店不只拴住了老顧客,現(xiàn)在也吸引了很多新顧客。
見習(xí)記者石艷紅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