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門面。
(資料圖片)
老唐正在炸油餅。
豆漿搭配油條油餅。
小店位置。(地圖截圖)
早點早點,得“早點”去吃。在穿山東路旁的巷子里有這樣一家早餐店,凌晨就開始忙著炸油條、油餅等,如果你睡了個懶覺才想去他家買早餐,可能會空手而歸,因為早上9點多就賣完了。
★推薦理由 油條油餅現炸 還能私人訂制
這家早餐店開了很多年了,油條油餅油堆都是現炸的,還有早上新鮮榨的豆漿,很新鮮。而且老板還能根據個人的口味,調整油條、油餅炸制的程度,滿足大家的不同需求。
——家住穿山東路的劉先生
★記者探店 “無名”早餐店 來晚就買不到了
前幾天,記者來到穿山東路旁的王家里道,找到了這家只有早起才能吃到的早餐店。店面不大,招牌有些與眾不同,沒有店名,只是寫著店里經營的種類:脆皮油條、油堆、油餅、現磨豆漿、糯米雞。
店門口是一張大大的操作臺,老板正站在后面炸著油餅。一旁擺放著一張小桌子,這也是店里唯一的就餐區,有兩名顧客在喝豆漿吃油條。
“還有油堆嗎?”一位女士走上前來詢問。老板有些抱歉地告訴她油堆已經賣完了,“明天早點來吧。”
對于這種情況,常來這里的顧客已經習慣了。“他們都是現做現賣,賣完就收工了。”市民吳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到時是9點剛出頭,但老板告訴記者,也就剩幾個油餅的面團了,油條、糯米雞也賣得差不多了。
記者趕了一趟“尾圩”,連忙點上一份豆漿、一根油條和一份油餅,因為怕上火,便讓老板不要炸得太香。
豆漿很醇,不太甜,喜歡甜一點的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另外加糖。記者吃到的油條屬于老油條,一口咬下去特別脆。把油條泡進溫熱的豆漿里,那味道更好了。
至于油餅,老板把一個拳頭大的面團用雙手來回轉圈拉扯,變成一個圓形的薄片再下鍋炸。一個剛出鍋還冒著熱氣的油餅端到了記者面前,邊緣略厚而口感軟酥,中間薄脆,一個大大的油餅上集中了兩種口感。
如果來得再早點,還能吃到豆腐腦、油堆,那樣的早餐就很豐富了。
★小店故事 三十年來堅持做“新鮮的”
這家早餐店的老板老唐告訴記者,他在這里賣早餐已經30多年了,從以前的小攤到現在的門面,賣的都是現做的食品。
老唐是全州人,很早就跟妻子從家里出來到外面打工了。當時他在附近的廠里工作,工資不高,就想著和妻子再做點小生意,貼補家用。
那時,為了學習這門手藝,在差不多兩年的時間里,老唐凌晨4點多就到一家早餐店幫老板義務干活,早上7點半再去廠里上班。這樣的堅持打動了早餐店的老板,把手藝傳給了老唐。
后來,老唐辭去了工廠的工作,跟妻子做起了早餐生意,沒想到這一做就是30多年。每天凌晨3點,他們就會到店里開始各種準備工作,和面、打豆漿、做豆腐腦……因為附近還有不少學校、單位會來定油條、油餅等,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準備七八十斤的面粉,現在平均一天也要用四五十斤面粉。
跟其他早餐店不同的是,老唐賣完當天準備的面粉就收攤了,這也讓不少起晚的人有些遺憾。
老唐告訴記者,這幾年做早餐的成本越來越大,就拿他天天要用到的豆油來說,就從幾年前的100元一桶漲到了現在230元一桶。不過,在這里做生意這么多年,也認識了很多老顧客,老唐決定繼續做下去。
這樣一家小店,雖然沒有店名,卻非常受周邊居民的喜歡。這里面還有一個“秘密”,那就是老唐一直堅持用好面粉、好黃豆、好油來做早點,只賣當天做的。即使在收攤前豆漿還沒賣完,老唐也不會放到第二天。“東西好不好,其實大家能吃得出來的。我只會賣新鮮的早餐。”
也就是這樣用心經營30多年,才讓老唐贏得了顧客的口碑。
這些年日復一日的起早忙碌,老唐說的確很累很辛苦。但是,老唐和妻子很快又笑著跟記者說,“吃點苦才好!”“不辛苦,錢從哪里來?”
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老唐和家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汗水,為幸福生活不斷堅持和奮斗著。
記者譚熙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