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0月18日,記者從自治區住建廳了解到,近日自治區出臺的《廣西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我區將持續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行動。力爭到2025年,全區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其中,3層及以上新建農房和經營自建房,必須依規依法經過專業設計和專業施工。
▲崇左市扶綏縣渠黎鎮渠鳳村吉到屯。自治區住建廳供圖
3層及以上新建農房 須專業設計和專業施工
據悉,經過多年鄉村建設行動,全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鄉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目前,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對行政村的覆蓋率達到95%以上,累計完成13萬個基本整治型村莊、5000個設施完善型村莊、3707個精品示范型村莊改造建設,形成了2000公里以上村容村貌連片示范帶,但全區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完善。《方案》出臺,將進一步鞏固建設成果,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
農房質量安全是鄉村建設工作的重點。《方案》明確,全區將繼續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重點整治農村經營性自建房安全隱患。其中,3層及以上新建農村房屋以及經營性自建房,必須依法依規經過專業設計和專業施工,嚴格執行房屋質量安全強制性標準并在辦理相關經營許可、開展經營活動前依法取得房屋安全鑒定合格證明。
《方案》要求,農房建設因地制宜推廣裝配式鋼結構、木竹結構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并滿足質量安全和抗震設防要求,推動配置水暖廚衛等設施。
▲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麥嶺鎮寶劍街古村落。自治區住建廳供圖
配置公共基礎設施 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根據《方案》,未來我區的鄉村建設要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不搞齊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無效投入,造成浪費。傳承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鄉土文化,要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實現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
今后,全區將繼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力爭2025年,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