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紅油米粉的門面。
黃海梅準備冒粉。
【資料圖】
爽滑的米粉配上軟糯的黃豆和新鮮的肉末,看起來十分誘人。
四喜紅油米粉地址。(地圖軟件截圖)
在桂林,粉是最常見的早餐之一,除了鹵菜米粉之外,全州紅油米粉也是本地很有代表性的一種米粉。在象山區臨桂路,有一家開了20年的紅油米粉店,憑借一個“鮮”字征服了無數食客的味蕾。
★推薦理由 湯鮮粉滑紅油香
2003年我剛工作,單位就在臨桂路,從那時起我就經常來這吃紅油米粉。我很喜歡這家的口味,湯底鮮美、黃豆軟糯、紅油也特別香,現在單位搬走了,但我每周都還會來吃一頓,店里的口味也是二十年如一日。
——家住三多路的劉先生
★記者探店 米粉配菜豐富 食客絡繹不絕
臨桂路兩側的店鋪中有不少餐飲店,其中有一家名為“四喜紅油米粉”的店已經在這開了20年,是不少老街坊心中記憶中的味道。
近日,記者來到四喜紅油米粉店,這家店面積不大,但客人卻不少。店鋪招牌簡潔明了,黃底紅字,店名旁還印著老板閆四喜的頭像。記者看到,紅油米粉一兩售價5元,二兩5.5元,三兩6.5元。此外,店里也推出了紅薯粉和桂林米粉,還有牛筋丸、鴨腳、豬腳、海帶、豆腐、豬皮、油條、鹵蛋、腐竹等多種配菜出售,顧客可根據喜好給米粉加點料。
當天中午11點半,來嗦粉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店鋪的收銀臺并沒有專門安排店員收錢,顧客們都熟練地走到取粉窗口直接點餐付款。
“要二兩紅油米粉,加個鹵蛋。”顧客點單后,老板娘黃海梅熟練地將米粉從涼水中撈出,放入滾燙的水中冒好后倒入碗中,再往里加入一勺帶有黃豆的骨湯、一勺肉末,一碗美味的米粉就做好了。這家店的配料很多,顧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加入紅油、蔥花、香菜、泡椒、酸豆角、蘿卜干等。
冒著熱氣的紅油米粉被端上桌,光是聞著味兒就讓人食指大動。將紅油攪拌均勻后,嗦上一口粉,紅油的香辣伴著肉湯的鮮美在唇齒間迸發。米粉里的肉末分量很足,黃豆入口即化,吃完粉后,再將用豬肉和筒骨熬制的肉湯喝完,在這微涼的天氣中實在讓人滿足。
記者采訪期間,店里的食客絡繹不絕,取粉窗口前排起了長隊,老板閆四喜也進到后廚幫忙冒粉。不一會兒,店內的8張桌子幾乎坐滿了。除了到店的客人,還有不少外賣員來取餐。黃海梅細心地將米粉和肉湯分成兩個盒子包裝,這樣即使經過二三十分鐘的配送,米粉的口感和品質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小店故事 20年用心做出好味道
說到四喜紅油米粉,住在臨桂路一帶的居民幾乎沒有不知道的。2002年,閆四喜從全州來到桂林,為了謀生,也為了讓更多人嘗到家鄉的味道,他開起了紅油米粉店。
“小時候家里有親戚是開紅油米粉店的,來桂林之前,我在全州也開過米粉店,那時候就學了些手藝。”閆四喜說,湯底是全州紅油米粉的“靈魂”之一,而湯最重要的就在于一個“鮮”字。為了保證食材新鮮,每天凌晨4點多他就要起床開始做準備工作,采購豬肉、豬筒骨以及青菜、蔥花、香菜等配菜。
清晨5點左右,閆四喜和黃海梅會準時到達店里,剁肉、熬湯、準備配菜,6點半米粉店就會開始營業。“我們的湯底是用豬肉、筒骨、黃豆熬出來的,為了保證鮮美的口感,都是當天早上到店里現熬的。”閆四喜說,熬湯的火候和時間都有講究,開店初期他也在不斷摸索改進,才逐漸形成了今天大家嘗到的口味。
除了湯底,紅油是紅油米粉的另一個關鍵。據了解,店里使用的紅油是閆四喜親自用辣椒、油和多種香料熬制的,熬制紅油時火候同樣也很重要。他表示,若是把握不好火候,熬出來的紅油可能就會焦,或是辣而不香。
這些年來,閆四喜也很重視顧客的反饋,并不斷作出改進。根據大家的建議,店里也推出了越來越多配菜,以滿足客人們的需求。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我現在搬到蠻遠的地方去了,今天正好路過,必須要來吃碗粉了。”記者留意到,閆四喜和不少客人都處成了朋友,許多人來吃粉時都會和他聊聊家常。他告訴記者,店里的大多數客人都是熟客,很多人是原本住在附近的街坊,大家嘗過后覺得好吃,又會推薦給朋友,就這樣,小店也慢慢有了口碑。
見到記者來采訪,正在用餐的市民鄧先生也搭起了話。他表示,自己住在附近,工作單位也在附近,有時甚至一天三餐都會來嗦粉。“吃了那么多年,從付現金到現在掃碼付款,支付方式都變了,但始終不變的是這兒的口味。”
轉眼間20年過去了,閆四喜也從20歲出頭的小伙子變成了孩子的父親,他們一家人也從全州搬到了桂林定居。他表示,期間他也曾嘗試過做連鎖店,但和妻子兩個人精力有限,管理相對困難,也就沒堅持做下去。談起未來的打算,閆四喜說,自己只想將這家小店經營好,用心做好每一碗粉,回饋食客們的喜愛。
記者唐霽云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