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妻結婚五年,沒有任何積蓄
反而欠下了近百萬元的債務
(資料圖)
而所有債務都源于
妻子日常各種買買買借下的各種小額貸
結婚五年多妻子欠下了近百萬元
近日,一對九零后小年輕在江北矛調中心進行離婚訴訟析產調解,雙方析產矛盾焦點是桌子中間那摞十多厘米高的消費流水賬單:結婚五年,沒有孩子,僅僅是日常消費,女方不僅花光了每個月的家庭收入,還在小額貸平臺東拆西借,總共產生了近百萬的欠款。
女方小劉提供的消費流水賬單
女方小劉和男方小李是中學同學,兩個人知根知底,走進婚姻也是水到渠成。而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僅僅五年多,就已經舉步維艱。
小劉每個月收入5000元左右,小李每個月收入三千元到六千元不等。小夫妻沒有小孩,按說這樣的收入,在沒有其他額外開支的情況下,過日常小日子應該沒問題的。而一年多前,小劉不得已向婆婆求助,說自己借了各種小額貸,東拆西借,本金加利息越滾越多,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盡管婆婆家里沒有什么積蓄,但為了幫兒媳渡過難關,她賣掉了車子,還從每個月不高的收入中拿出大部分,幫兒媳還了一年債。
當家人都以為欠款還得差不多了時,小劉又自爆還有幾十萬元欠款要還,她解釋說,當初因為害怕家人責備,故意少說了欠款數額……
消費遠高于收入水平男方拒絕平分債務
前段時間,因為與小李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小劉起訴離婚。兩人達成了一致離婚意向,在訴前調解析產時,小劉提出還有65萬元的欠款,要求小李承擔一半份額。
小劉說,這些欠款是小額貸本金和利息構成,實際消費金額35萬多元,另外一些是利息。她認為本金多用于家庭日常開支,小李理應承擔一半。
小劉的賬單流水顯示,其消費水平遠高于家庭收入:一瓶沐浴露300多元,零食店隔幾天就要消費三五百元,美容院、美甲店動輒幾千元、上萬元的充值……另外,她還養了兩條大狗,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日常開支。
小李抱怨說,他之前對小劉貸款高消費一事并不知情,小劉買的這些東西,除了少量日用品和零食,其他的他幾乎沒有參與共同消費。“她結婚前花錢就大手大腳,原本以為她婚后會有所收斂,沒想到會‘變本加厲’。家里她的衣服成災,目前光打包好的大編織袋就有二十多個,這還不包括她已經搬走的那些……”
小李表示,自己父母之前已經幫小劉還了部分欠款,現在他無法接受還要承擔欠款一半。
經過反復調解,最終小劉和小李達成一致離婚協議,小李另外再承擔8萬元的欠款,剩下的由小劉獨自承擔。
“如果婚姻中一方習慣超前消費、‘未富先負’,那配偶是否要跟著承擔債務風險呢?”北京大成(寧波)律師事務所馮銳律師說,這個貸款首先要看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額度有多少,共同生活范圍內的應該雙方共同承擔,如果一方僅用于個人的開支,而且費用又明顯高于家庭收入水平,那應認定為個人開支,不屬于共同生活開支。
互聯網金融消費費用高、風險大
本案中,女方欠款基本為小額貸產生的本金和利息,大多數小額貸業務是通過互聯網渠道辦理的,對借款人來說,既方便又快捷,恰恰是這樣的方便快捷,讓沒有定力的年輕人容易“上癮”。那當代年輕人過度消費問題如何破局?
寧波市金融法律有關專家,單先生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年輕人熱衷于在互聯網上借貸,2020年發布的《廣州互聯網法院互聯網金融糾紛司法分析報告》顯示,80%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年齡集中分布在20歲至40歲之間,借款群體趨向年輕化。蜂鳥問卷平臺2020年發布的《年輕人網貸情況調查報告》顯示,46.5%的受訪者曾使用網貸;22%的有網貸行為受訪者選擇從別處借款還網貸。
互聯網小額貸款產生的費用一般較高。一般情況下,當某借款人在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貸不出錢時,才可能轉向小額貸款公司,其本身已成為借貸高風險人群,小額貸款公司在提供貸款服務時,往往以收取較高擔保費的方式來降低不良率,擔保費最高可達實際貸款利息的3倍以上。當過度超前消費致使收入不能覆蓋欠款時,借款人就會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拆東墻補西墻”,最終走向個人資金鏈斷裂,家庭生活受沖擊。
對貸款機構加強監管對個人完善信用懲戒機制
相關部門對貸款產品應當加強監管,貸款產品發售上市前實行審批制,對類似信貸產品的合同條款應當嚴格審核并規范,杜絕隱瞞和模糊有關合同條款的情形,要求貸款機構向消費者準確披露綜合貸款成本,同時詳細說明成本結構和支付要求,規范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避免誤導消費者。
寧波大學法學院何躍軍教授認為,目前市場信貸產品較為多樣化,與各種消費場景深度綁定,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減輕了即時的支付壓力,但消費者若頻繁、疊加使用消費信貸,易引發過度負債、征信受損等風險。加之一些年輕人對消費缺乏規劃,容易陷入過度超前消費的陷阱,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各種信貸產品的監管與規制;要求各種信貸產品加強申請者的整體性評估;設置更多的信用懲戒機制,同時也給年輕人一定的容錯機會,設置靈活的不良信用修復方案,達到“懲罰”和“教育”的平衡。
來源 寧波晚報 記者 殷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