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招牌
市民正在購買糯米飯
小店位置(導航軟件截圖)
【資料圖】
糯米飯作為經典的桂林早餐,成為不少市民記憶中的一部分。在七星區普陀路上,有一家僅開了3年的小店,也有著數不清的回頭客,叫做“黃金屋糯米飯”。每天早上,都有人愿意排著長隊,就為吃上這家的糯米飯。這家店的糯米飯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吸引如此多的食客?
★推薦理由 糯而不膩 有層次感
有時候早上起床晚了,來不及吃早餐,就來這里打包一份糯米飯,不用花很長時間又可以吃上早餐,是懶人的福音。這家糯米飯軟糯而不膩,好幾種小料被包裹在糯米團間,一口下去軟糯中帶著酸辣爽脆,讓人很滿足。同事們也很認可這家糯米飯的味道,經常讓幫忙打包帶去單位。
——在普陀路附近上班的施先生
★記者探店 食客多為上班族和學生
這家店面不大,招牌是紅色的底、黃色的字,做得很樸素,簡單到只是為了讓食客記得住店名而已。店內工作臺上,除了做糯米飯的材料,還有灰水粽、發糕等,擺得滿滿當當,仔細一看,這個工作臺是小推車改造的。就是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卻讓往來的行人紛紛為它停下腳步。
“要一個5元錢的,微辣,配菜都加。”聽到食客的需求,小店老板黃阿姨便開始熟練地做起了糯米飯團,先拿小碗套上一個白色透明的塑料袋,便往碗里一勺勺添加米飯,再加入臘腸、豆蓉、蘿卜干、酸豆角等配菜,澆上辣椒汁,再添幾勺米飯,輕輕揉壓,一個色香味俱全的糯米飯就做好了。
哪怕不是上班高峰期,這家小店也從來不缺食客,僅僅半小時,就已經有七個人光顧了。
黃阿姨告訴記者,來這里買糯米飯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尤其是早高峰期時,排隊買糯米飯的隊伍中幾乎都是年輕的上班族或趕著去上學的學生。她認為,糯米飯更適合年輕人,因此她做糯米飯,口味上更注重年輕人的喜好,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記者采訪時,碰到一名顧客,一口氣打包了4個糯米飯。他告訴記者,自己在附近上班,他和同事都很喜歡這家店的糯米飯,經常互相幫忙打包,他覺得這里的糯米飯很有特色,很符合他的口味。
★小店故事 為糯米飯負責 為食客負責
老板黃阿姨說,在做糯米飯之前,她開過一家米粉店,整整經營了十二年,后來因為人手不足,就想著開一家不需要那么多人手的小店,考慮了許久,最終在3年前開了這家糯米飯。
“受老一輩的影響,我們全家都特別喜歡吃糯米飯,我以前經常自己在家做,家人都說比外面賣的好吃,讓我去開個店。”黃阿姨說,沒想到真的把這家店開起來了。每天,為了保證清晨6點半能出攤,她凌晨4點就會起來準備食材,雖然過程比較辛苦,但看到親手做出來的糯米飯受到很多食客的喜歡,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我得為糯米飯負責,為我的食客們負責。”黃阿姨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她都心懷這個準則。盡管使用添加劑可以降低成本,但她始終堅持真材實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真材實料成本高,其實賺不到什么錢,但我做這個事就圖個開心,顧客吃得也開心。”黃阿姨說。
除了保證食材品質外,她對糯米飯的工序也有獨到的見解。她說,蒸煮糯米飯時需要將火候把控得恰到好處,在腌制配菜時,也用傳統發酵方法保證爽脆,在配菜搭配上,讓糯米飯更有層次感,這就是黃阿姨一直追求的“有靈魂”的糯米飯。正是因為黃阿姨對糯米飯的這份熱愛,讓這家小店迎來了數不清的回頭客。
見習記者石艷紅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