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11月10~14日召開的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會年會上,愛荷華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聯合報告指出,手機上蓄積了大量塵螨、灰塵等過敏原和細菌,可能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
研究團隊選取了15名受試者,用靜電濕巾在其手機表面取樣。結果發現,所有手機表面都檢出了大量過敏原、β-D葡聚糖和內毒素。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李紅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們出行、朋友聚會、做飯、吃飯、上廁所時都會攜帶手機,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病菌就會黏附在上面。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曾發現,手機攜帶的細菌數量是馬桶坐墊的10倍。新研究中發現,手機表面檢出大量β-D葡聚糖和內毒素,前者存在于真菌細胞壁中,人們長期接觸這類物質,會導致慢性氣道和刺激性癥狀,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而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非常耐高溫,在100℃的高溫下加熱1小時也不會被破壞,它可導致人體發生炎癥反應,出現皮炎、腹瀉、發燒等不適。而且,一些生產廠商在制造手機外殼時,常添加了鎳、鎘、鉻等金屬成分,使其外觀更漂亮,而這些金屬是常見的過敏原。若長時間“煲電話粥”或用手指滑動屏幕,很可能引發“手機皮炎”,患者多表現為接觸部位瘙癢、紅疹等。
李紅梅表示:“雖然新研究中給出了解決之道,即使用含有氯己定、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單寧酸和苯甲酸芐酯等成分的清洗液,定期擦拭即可有效減少手機表面的病菌,但這類產品很難購買到。因此,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消毒,如果使用頻率較高,每天早、中、晚將手機殼拆下來,用含有酒精的濕巾擦一遍;若使用時間短、頻率低,每天擦一遍即可。本身就是過敏體質或家里養寵物的人,更要注意對手機進行消毒。而且,不要把手機帶進廚房、廁所,更不要邊吃飯邊玩手機,以免沾染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引起消化系統疾病?!?/p>
另外需提醒的是,玩手機時間不宜過長;摸手機后最好不要再摸臉、摳鼻子;不用手機時別隨意丟在包里,可放在夾層中,以減少與其他物品頻繁接觸;如廁時最好不要帶手機或放入口袋,上完廁所,洗凈雙手后再拿手機。
據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