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蘇展
“單立人”是來自北京的一家從事喜劇內容生產和推廣的公司,而“牙花子”是單立人喜劇旗下的一個廠牌。記者身邊不少朋友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演出團體,看到這個節目名稱時的第一反應都表示一頭霧水。
除了對于演出單位名稱感到陌生,演出前桂林不少觀眾對于他們帶來的節目《新喜劇現場秀》也是陌生的。什么是新喜劇?
說到喜劇,相信大部分人能最快想到的是相聲和小品這類傳統表演形式,畢竟這兩種表演形式是每年央視春晚的“常規動作”,拋開喜劇類影視劇,觀眾看到的舞臺喜劇一般是相聲和小品。去年,一檔叫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節目橫空出世,素描喜劇(Sketch Show)、漫才、默劇、獨角戲等相對冷門的喜劇形式在這檔節目中得以集中展示,這些作品有意避開了相聲和小品等傳統形式,被稱作為新喜劇。
而成立于2020年的牙花子,正是以這一類新喜劇創作與演出為主的喜劇團體。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牙花子的演員也頻頻獻上精彩表演,而在成立短短兩年的時間里,除了線上節目,在線下演出市場,牙花子同樣是活躍的,成立至今已為觀眾呈現了上百場新喜劇演出。
當然,再多的科普也比不上一場實打實的演出更讓人能夠直觀地了解一個新鮮事物。12月13日,桂林藝術節劇目之一的單立人牙花子《新喜劇現場秀》在桂林大劇院小劇場上演,演出團隊用面對面現場演出為桂林的觀眾詮釋了什么叫做新喜劇。與演出前的陌生感相對的是演出后的熱烈反響,相信這兩天許多人的朋友圈已經有觀看過的小伙伴自覺為這臺節目“打call”。
很長一段時間里,有那么一種論調,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但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開播那天開始,許多新喜劇人對這樣的論調似乎又有了新的看法。“沒心沒肺,快樂加倍”,“喜劇的內核是喜劇”……大概意思是,當下的觀眾不用帶著那么多負擔和任務看這些新喜劇,別太追求作品的價值和意義,才更有可能被它們逗笑。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定義自己心目中的好喜劇。身為相聲大師馬季的后代,同樣也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主創之一的馬東曾公開表示,喜劇首先就是要好笑,其次才是好哭,如果能做到兩者兼顧,那就是最佳狀態。
相信對于大部分買票進場的觀眾而言,無論你是相聲、小品,還是漫才、獨角戲、脫口秀,不管你是新喜劇還是舊喜劇,首先只要你是能給人帶來笑聲的演出,就已經是一臺合格的喜劇了。以這樣的標準去看,在本次桂林藝術節上,由單立人牙花子帶來的這一臺《新喜劇現場秀》至少已經是在合格線之上的呈現。
常規和套路是用來打破的,新喜劇的崛起與傳統喜劇的發展也并不是完全對立。傳承經典,敢于創新,是行業向前發展的良好態勢,而最終受益的終將還是廣大的觀眾朋友。很高興這樣的演出在桂林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