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新冠多屬于奧密克戎毒株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數癥狀為發熱、咽痛、肌肉酸痛、咳嗽等等,除了休息和多飲水之外,解熱鎮痛藥已經成為了減輕癥狀的必備之藥。
中山三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謝陽介紹,由于人們對解熱鎮痛藥引起的皮膚過敏不太了解,近日來皮膚科門診由該類藥引起的藥疹(藥物性皮炎)患者有明顯增多的趨勢,“雖然大多數藥疹都是輕型藥疹,但是如果不能早期識別并繼續服用致敏藥物,也是有可能會誘發危及生命的重癥藥疹,以及合并肝腎等內臟損害”。
(相關資料圖)
據介紹,理論上所有藥物都有引起皮膚過敏的可能,但解熱鎮痛藥是臨床上引起藥物性皮炎最常見的藥物之一。但是也不需要恐慌,因為藥物過敏反應僅僅見于少數有過敏體質的人群。
面對琳瑯滿目的退燒藥應該怎么避免藥物過敏的發生?
中山三院皮膚科醫生有幾個小建議:
1、沒有過敏史的朋友,優先選擇以前經常吃的一種退燒藥,如果既往曾經使用過2次以上的藥物,一般來說引起藥物過敏的可能性較低。
另外,用藥方案盡量簡單,不提倡同類藥物合并使用,比如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都屬于解熱鎮痛藥,只需要選擇一種即可;抗病毒口服液和板藍根顆粒也屬于同類藥物,不需要都一起干了。
2、曾經有過藥物過敏的朋友,就需要特別的注意了!尤其是曾經發生過退燒藥過敏的病人,再次服用同類或者相似結構的藥物都可能馬上發生藥物過敏反應,建議盡量不要使用,或者先使用其他不過敏的藥物,必要時互聯網醫院咨詢或者就診,而且就診時必須清楚地告知醫生既往的用藥情況和過敏表現。
3、早期識別:也有很多不清楚自己有無藥物過敏史的病人,或者明確過敏體質但不曾發生過退燒藥過敏的病人,這時候應注意在口服退燒藥的過程中早期識別藥物引起的皮膚過敏反應。
藥物性皮炎通常有個潛伏期,意思就是吃藥一段時間后才會出現皮疹。潛伏期長短跟藥物性質有關,要是以前從沒有使用過該致敏藥物,潛伏期可能是幾天甚至一周;但要是以前曾經使用過1次該致敏藥物,潛伏期可能短至幾個小時。因此,在服藥后的一周內都應該警惕有無藥物過敏的情況!
4、早期處理:一旦服藥期間遇上了突然出現的皮疹,一方面需要引起警惕,另一方面也不需要過于驚慌,因為大部分藥疹都是輕型藥疹。
這時馬上停用可疑的藥物,并且最好也不要服用其他藥物,以防止交叉過敏或者多價過敏(就是除了致敏藥物以外,有類似結構的甚至以前不過敏的其他藥物這時也可能加重過敏);
同時適當增加飲水,促進體內剩余的藥物排泄;
如果瘙癢明顯,可以口服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外用藥物的選擇與皮疹形態密切相關,需要醫生指導,所以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表現或者退不下去的高燒,還是建議到醫院就診的。
5、倡導科學用藥:
①新冠是病毒感染,大多數情況不需要合并使用抗菌藥物,所以家里的頭孢菌素可以都先收起來;
②38.5℃以下的低熱和中熱通常可以通過多飲水緩解,除非感覺非常糟糕,否則可以不用著急吃退燒藥;
③服藥前仔細通讀說明書,按劑量和時間間隔口服。解熱鎮痛藥起效時間長短不一,不要一時心急就自行加量。
來源 |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