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保險業負重前行,低潮時刻,資本亦逐漸回歸理性,抽身離去與逆勢加碼成為行業并存的兩種態勢。『慧保天下』年終盤點第一篇,聚焦一年來的股權變動,及其背后反映的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資本新勢力。
這一年,可以看到,在償二代二期落地后,大批險企密集開啟融資“補血”模式,一些中小險企原有股東萌生退意,新引進一批股東。
可以看到,在嚴監管、回歸本源的導向下,一些保險公司股權似乎成了燙手山芋,其股權頻頻被拍賣或被轉讓,但卻無人問津。
【資料圖】
也可以看到,外資愈發成為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隨著保險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外資正加速在國內的布局,安顧、安達、安聯等悉數加碼中國保險業。
在資本市場中,有陽光保險集團成功上市,也有借殼上市的天安財險終止上市,于6月14日被上交所摘牌。
此外,在保險中介領域中,一些新興勢力殺入保險中介領域,涉及新能源汽車、大健康企業、互聯網巨頭平臺等。
據『慧保天下』統計,2022年共有36家險企發生51起股權變動,其中涉及股權轉讓的共10起;股權掛牌轉讓的涉及12起;司法拍賣的涉及6起;增資擴股共涉及23起。
01
償二代落地!大小險企開啟增資擴股,或原股東增資或引進新股東
2022年,在疫情防控疊加償二代二期落地的雙重壓力下,不少保險公司為了業務發展需要,不約而同的踏上了招商引資之路,有險企申請原股東增資,還有部分險企出讓股權,引進新股東或戰略投資者。
據『慧保天下』統計,2022年,共有23家險企宣布增資計劃,擬增資總額達到311.55億元。這其中,16家險企增資完成后,其股東持股情況保持不變。還有7家險企增資完成后,其股權結構發生改變,有的第一大股東發生更換,也有的引進多家新股東。
例如三星財險增資5.52億元,新引入5家股東,其中,騰訊持股比例為32%,成為第二大股東,而三星財險也由外資獨資財險公司變為合資公司;橫琴人壽擬增資3.85億元,由股東珠海鏵創單一認繳,增資完成后,珠海鏵創成為第一大股東;中韓人壽增資15億元,新引進了五家國有企業作為戰略股東。
除了增資擴股外,2022年,整個行業計劃發債金額已經達到979.5億元,增資發債計劃規模擴充,也就意味著險企的資金饑渴顯著加劇。
02
保險股權難出手,多家中小險企股權掛牌無人問津
在各險企增資的同時,一度備受各路資本青瞇的保險公司股權,卻面臨頻頻被拍賣或被轉讓的局面。
據統計,2022年以來,已有11家保險公司股權在交易所掛牌出售,不過,大部分保險公司股權掛牌項目未有買方接盤,至今無實質性進展。
這其中,不乏有險企轉讓過半股權。例如,同方全球人壽曾在上海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50%股權,掛牌底價為62.5億元,一度終止掛牌后,12月27日,該項目重新掛牌,底價打9.2折至57.66億元。
此外,長城人壽的11.78%股權、幸福人壽的16.37%股權、浙江財險的15%股權、永誠財險的7.6%股權項目也在產權交易所尋找買家,目前仍在掛牌中。
目前尚未掛牌出售,卻依然值得關注的,還有北大方正人壽。目前,平安人壽已經獲批間接控股該公司,按照“不同同時控股兩家同類性質保險公司”的有關規定,北大方正人壽部分股權出售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此外,還有5家保險公司股權遭司法拍賣,不過結果也不盡人意,僅有京東安聯財險3.33%股權及前海再保險10%股權競拍成功,但仍需獲得監管批復。
值得注意的是,股權遭拍賣險企中,不少險企的股東存在債務問題,其持有保險公司股權處于質押和凍結狀態,因到期無法償還債務,導致股權被司法拍賣。
例如,欒川縣金興礦業持有和泰人壽14%股權被8折起拍,而這14%股權處于質押和凍結狀態,重慶三峽果業集團所持亞太財險股權也處于被凍結狀態。同樣,長城人壽、前海再保險股東股權拍賣也出于該原因。
03
看好中國市場潛力,安顧、安達、安聯等外資繼續加碼
雖然目前行業出現了暫時性的困難,但對于很多穿越過完整經濟周期的國際保險巨頭而言,當下仍然是布局中國保險市場的絕佳時機。
2022年,外資在國內保險業的布局不斷加碼。安達持續加碼華泰保險,已經實現絕對控股。11月,銀保監會一次性批復安達系受讓多家華泰保險股東所持股權,合計持股比例35.88%,若加上此前股權,“安達系”合計華泰保險股權增至83.22%。
德國安顧集團也擬進一步大手筆增持德華安顧人壽。2022年12月,山東國投擬將持有德華安顧人壽15%股權轉讓給德國安顧集團,轉讓完成后,德國安顧集團持股比例將增至65%,徹底打破此前中外股東各持股50%的狀態。不過,此次增資尚待監管批準。
類似德國安顧集團通過增持打破中外雙方50%持股比例的情況不在少數。2021年年底,上海銀保監局核準安聯集團受讓中德安聯人壽49%股權,中德安聯人壽由一家合資險企變身為100%外資險企。前不久,中德安聯人壽正式獲批更名為安聯人壽。
除了增持壽險公司,安聯保險集團在財險領域中也加大投資力度。2022年10月,安聯保險集團以5750萬元價格拍下京東安聯3.33%股權,一旦監管批準該項交易,安聯保險集團對京東安聯財險的持股比例將提升至53.33%。
更早之前,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也成功拍下前海再保險10%股權。而西班牙曼福保險集團旗下西班牙曼福再保險公司也于2022年在北京籌建分公司,并獲得監管批準。
04
中介迎接新金主,理想、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美年健康(002044)等大健康玩家相繼斬獲保險中介牌照
雖然,保險行業整體低迷,但保險中介領域的股權交易、新機構設立仍熱度不減。
據『慧保天下』統計,2022年,共有8家企業完成對保險經紀公司的收購。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車企業、大健康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比如特斯拉、比亞迪(002594)、蔚來、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以體檢龍頭美年健康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鏈企業;哈啰、滴滴、美團等共享出行的互聯網平臺。
車企方面,繼特斯拉、小鵬等企布局保險中介市場后,2022年6月,理想汽車通過收購收購銀建保險經紀公司,已經拿下保險經紀牌照;12月,蔚來也達成夙愿,成功收購匯鼎保險經紀——2022年初,蔚來還曾在工商局注冊了蔚來保險經紀公司;不僅僅是造車新勢力,就連寶馬這樣的傳統汽車龍頭也在國內完成了寶馬保險經紀的工商注冊。
當然,無論蔚來保險經紀,還是寶馬保險經紀,要想開展保險業務必須獲得銀保監會的業務資質批復,否則只能是“空殼”。自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尚未批復過任何保險經紀公司的業務資質。
除了車企外,共享出行平臺哈啰也全資收購了一家保險經紀公司,此前,滴滴、美團等平臺均已在保險領域有所布局。
也有不少大健康企業收購保險中介牌照。例如,美年健康成功收購廣東德晟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高瓴資本旗下全資子公司高濟醫療收購嘉信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微脈收購北京容海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大森林醫藥收購善康禾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等。
縱覽2022年保險業股權變動,錢來錢往,不難發現,縱是低潮期,但仍有資本在不斷加碼,而且這些新勢力要么是擁有豐富的保險公司經營經驗(外資保險巨頭),要么是自帶資源(造車新勢力、大健康企業、共享汽車平臺等),更傾向于將保險業與主營業務進行深度聯結,統統不是盲目跟風投資,這些資本的進入,或許才是保險業回歸理性的最深層次的力量。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