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冬捕迎新春
魚肥年味濃
□本報記者劉健 通訊員雷偉 彭春艷
“拉魚了!拉魚了!”伴隨著圍觀人群的陣陣歡呼,漁網緩緩露出水面,被網住的魚兒紛紛在水面上活蹦亂跳。1月14日正逢農歷臘月二十三,在資源縣瓜里鄉白竹村,村民戴東林正忙著清塘捕魚,幾位村民一起布下漁網,在漁網的兩端進行拉網圍捕。隨著網口收攏,草魚、鯉魚等翻騰著激起陣陣水花,“嘩啦嘩啦”好不熱鬧,一條條魚膘肥體壯被撈了上來。
記者了解到,年前打塘捕魚是資源農村的年俗,“無魚不成年”,魚有“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魚是每家每戶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肴。因此一到年底,捕魚就成了當地村民過年前最讓人興奮的一件事情,往往是全家老少出動,場面非常熱鬧。
戴東林抱著大魚笑瞇了眼睛:“這個塘里的魚我養了兩三年了,平時都是割魚草喂養的,大的有十多斤,小的也有五六斤了,快過年了,就抓十多條魚出來,給親戚朋友每人送一條,大家開開心心過大年。”
中午時分,戴東林和妻子拎著一桶桶的魚兒回了家,他們把大年三十要吃的魚放到家里的魚池里養著,剩下的魚準備做成熏魚。“這熏魚制作流程比較復雜,先要洗凈,內臟全部取出控干水分,再用自制的醬汁泡魚,兩個小時后用小火慢慢地熏烤,熏烤的木材必須是硬木,這樣熏烤好的魚特別香,是喝酒的必備菜。”戴東林邊說邊麻利地殺魚,把魚內臟掏出洗凈。“以前家里窮,熏魚是一年里最好的菜,只有逢年過節才煮那么一點點,大家還要分著吃。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這魚啊隨便吃,熏魚成了家常菜。你們說以前的人怎么會想到有今天這樣的生活呢,這還真的感謝黨和國家,讓我們越來越幸福了。”冬日正午的陽光暖暖地灑在戴東林的身上,他的笑容也很溫暖。
據悉,白竹村戴家屯距資源縣城40公里左右,海拔800多米,水質很好,養出的魚肉質鮮美可口。全屯共有60多個魚塘,到了年底有1000多條魚出塘,每條魚平均5斤重左右,售價25元一斤,還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