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假期聚會“趕場”忙 家長能理解也有擔憂
專家:接納孩子的需求 平等進行溝通
【資料圖】
“我今天有聚會,不回家吃飯了?!弊罱欢螘r間,這幾乎是廣西藝術學院大學生雯雯跟家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臨近春節,在外就讀的大學生陸續回到家鄉,長時間沒見的小伙伴都想出來聚聚。加上今年疫情政策調整,兩三年沒見面的老朋友說什么也要見上一面,因此,不少年輕人“應酬”繁忙。對此,不少家長表示理解,但也有些擔憂。他們覺得,頻繁的聚會會讓孩子身心疲憊,或是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
1 孩子: 假期回家“趕場”忙
“我們學校從1月初開始放寒假。今年疫情政策調整了,大家也都陸續‘陽康’,總算能好好聚聚了!”鈞鈞是上海財經學院大三學生,高考那年正好遇上疫情,今年寒假回到家鄉桂林,他覺得是一次難得的歡聚機會。
臨近春節,鈞鈞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同學也陸續回來了,按照鈞鈞的話說,“這是這幾年大家回得最齊的一次”。
于是,大約從1月初開始,鈞鈞幾乎每兩三天就要和同學聚會,吃飯、唱歌、玩桌游、看電影……
相比鈞鈞,在武漢財經大學讀碩士研究生的小張更“瘋狂”,幾乎每天都要出門和同學聚會。
小張說,自己在學校做項目,有一些收入,可以滿足她外出聚會的開銷。除了吃飯、唱歌等“傳統項目”外,大家相約做手工、去網紅景點打卡、圍爐煮茶、結伴拍視頻都成了大家聚會的內容,每次聚會花銷不一。
但是,過度頻繁的聚會也給一些人帶來了煩惱和麻煩。在南寧上大學的劉同學,回到桂林將近一周了,幾乎每天都是晝夜顛倒。劉同學說,“晚上同學聚會都喜歡去喝點小酒,每次搞到凌晨兩三點,只能白天睡覺。真比上學時還累?!?/p>
在江蘇上大學的蒙同學回到桂林后則有另一個煩惱,本身就比較“富態”的小蒙,回來半個月就胖了快10斤。
小蒙說,這都是因為頻繁聚會“害”的,因為和同學們很久沒見,今年聚會幾乎隔幾天就有,每次聚會,不是吃燒烤就是涮火鍋,加上啤酒、飲料,這么“輪軸轉”怎么能不胖?小蒙的腸胃本來就不好,不規律的飲食讓他最近經常拉肚子。
2 父母: 有的理解有的擔憂
因為要外出聚會,孩子們假期里待在家里的時間大大減少,不少父母甚至有被冷落的感覺。不過,父母們大多表示“能理解”。
鈞鈞的母親莫女士從不阻止孩子參加同學聚會,只是會和他約定好回家的時間,確認參與活動的內容和地點。
莫女士說,孩子一直比較懂事,也十分自律,因此自己一直都理解、尊重他的決定,“孩子很多同學都是很久沒見的了,他們放假在家也沒事,去放松一下心情也比較好。”莫女士說。
而之所以要和孩子確認聚會內容、地點,約定回家的時間,則是讓孩子有一定的自控和防范意識,玩得開心的同時也保證自己的安全,不讓家人擔心。
鈞鈞對母親的話也比較認可,幾乎每次都會按照約定時間回家,即使有可能晚歸也會提前告訴母親,說明原因。
作為女生家長的張先生則對同學之間的頻繁聚會有些擔心。
張先生說,女兒在南寧上大學,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假期回來與同學聚會,有時候一天要趕好幾個地方,飯局上還會喝點酒,這讓父母有些擔心?!扒皫滋?,孩子喝到拉肚子,父母勸她要調理腸胃,沒想到當天晚上她又去吃宵夜,孩子根本不聽我們的提醒。”張先生說,“頻繁的聚會,可能給身體造成負擔,對健康產生影響。最擔心的,還是怕她不會保護自己,結識不正經的人?!?/p>
另外,除了擔心孩子身心的健康之外,還有家長覺得孩子頻繁聚會,每次吃飯、游玩都會花不少錢,擔心孩子會染上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
3 專家: 如何讓孩子把握聚會的度?
面對大學生假期頻繁聚會,有的家長能和孩子形成有效溝通,能夠自主控制聚會時間、頻次。但也有的孩子不愿意聽家長的話,自顧自地參與聚會,讓家長頗為擔心。
對此,廣西師范大學吳素梅教授提醒,家長對已成年的孩子進行勸導,需要一些必要的技巧。
吳素梅說,孩子進入大學階段,產生自主意識是必然的,他們需要有自己的空間、隱私,有自己的行為自由,不希望家長過多干涉和過于管束。
如果家長還像孩子小時候那樣,時時刻刻擔心、約束孩子,肯定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這個階段,家長需要以一個平等的姿態,更多地是給予孩子理解和建議,而不是強求孩子按照自己意識行事。
如何讓孩子把握聚會的度?首先可以試著去接納孩子要去聚會的需求,并告訴孩子,父母是接納這樣的行為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實事求是地告訴孩子頻繁聚會的弊端,以及容易忽視的安全問題,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擔憂的原因。
“其實,只要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予建議和請求,孩子是會樂意接受父母的建議的?!眳撬孛氛f,“聚會本身也是孩子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好機會,只要告訴孩子聚會適度、注意安全,是可以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的?!薄∮浾哧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