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草長鶯飛
【資料圖】
春天是大家外出旅游踏青之際時令的野菜也悄然“上市”馬路邊,田野上正冒芽的野菜等著你采挖野菜的樂趣,你懂的!但是吃野菜的注意事項你了解嗎?
01
這些疑惑 你有嗎
01
野菜真是純天然、更健康、更營養嗎?
事實上,大部分野菜雖是自然生長的,但并不算綠色食品。現代社會已經讓許多地方的水源、土壤中含有過量的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會被野菜吸收,并在植物中富集。汽車排放的尾氣、空氣中的污染物也會在野菜葉片表面沉積。長在公路、工廠附近的野菜,受到污染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它們看上去干凈鮮嫩,但如果食用的話,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危害。營養方面,雖然很多野菜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含量比栽培的蔬菜高,但因為野菜比較苦,且存在環境污染的潛在風險,大家在食用前會先浸泡、焯水,而經過處理后,野菜本身的營養物質也會流失,營養價值并不見得就比普通蔬菜高。加上野菜內草酸、生物堿的含量比較高,會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因此野菜并不存在營養上的優勢。
02
傳說中吃野菜能抗癌,還有一說野菜致癌,誰有理?
部分野菜的提取物中,確實含有微量的抗癌成分,如水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魚腥草中含有的槲皮素等。也有些野菜含有致癌物,如蕨菜含有的原蕨苷,香椿含有的硝酸鹽(保存不當或進入人體后轉化為亞硝酸鹽)等。但含有抗癌成分不等于能治療癌癥,含有致癌物也不等于會引起癌癥。植物中含有的天然抗癌或致癌成分,其實含量極低。按照目前國人的飲食習慣,一年只會偶爾吃幾次野菜,攝入量少,并無太大影響。那些聲稱野菜中含有的激素(如馬齒莧中的去甲腎上腺素)、神經遞質(如薺菜含有的乙酰膽堿)能治療慢性病的說法,也是同樣的道理。
02
一吃野菜就腹瀉是在排毒嗎?還要不要繼續吃下去?
如果出現腹瀉這種情況,建議就不要再繼續吃野菜了。這很可能是因為個人本身消化功能不好,如果繼續長期吃野菜,會造成營養不良、骨質疏松等后果。
02
嘗鮮指南 請收下
很多野菜在烹飪前都要經過浸泡、水焯,這是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為這樣會使口感更好,不會留下苦澀味。更重要的在于,部分野菜中可能含有天然毒素,必須經過浸泡、水焯等去毒處理,在炒熟煮(蒸)透后才可食用。這也說明,隨意采摘、進食野菜存在一定的風險。事實上,每年春天,全國各地都會出現誤食野菜中毒的案例報道,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除了上面提到的去毒措施,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野菜嘗鮮 注意事項
1
對不熟悉、不認識的野菜,不要采摘,避免誤食有毒野菜。
2
有些野菜是草本植物,采摘時不要連根拔起,這樣它還能帶根繼續生長。也請注意不要過度采摘野菜,以保持野菜的可持續生長,保護生態環境。
3
采摘野菜時,避開污染區,如化工廠、污水、公路、垃圾填埋場等區域,避免食用污染野菜引起中毒。即使是公園里的野菜,也可能為了控制綠化病蟲害進行過打藥消殺處理,灌溉也達不到飲用水的標準,所以不建議食用。
4
嘗鮮即可,不要貪吃。老人、嬰幼兒、孕產婦、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人群,盡量不吃或少吃野菜。
5
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適,應及時催吐,并攜帶剩余野菜和嘔吐物就近就醫。
6
現在薺菜、苜蓿菜等野菜已經進行大規模人工種植了,若想嘗鮮,最好到正規菜市場或超市選購新鮮野菜,現買現吃,不要長時間存放,以免因儲存不當造成變質。
03
看清了!這些“野菜”有毒
野菜適合嘗嘗鮮,偶爾變一變口味。千百年來野菜都只是野菜,而沒有升級成普通蔬菜或藥材,說明它們并不完美。而老祖宗在親身實踐后流傳下來的家常菜,才是更適合日常食用的。
來源 河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