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大行于1946年創立,從大米代理和經銷業務起家,為首間金鳳香米的獨家進口商,經過多年努力耕耘,逐步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香米代理和經銷商之一,肩負起為全港普羅市民提供優質泰國香米的重任。旗下產品在多間大型分銷商均有出售,銷量高踞榜首,更獲知名酒店和飲食集團指定選用。該公司也積極回饋社會、關懷社區,與慈善機構合作,連續多年捐贈香米,更支持體育活動,如贊助足球隊等,履行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協助。
(相關資料圖)
▲唐大威解說,“新米”水分含量較多,一般是家庭使用,“舊米”則廣受酒樓食肆采用。
▲聚大行多年來獲獎無數。
聚大行由現任執行董事唐大威的父親唐學元創立,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按泰國商貿部認證的優質大米認證商標,米商需要出售純度92%或以上的泰國茉莉香米,但聚大行一直堅持出售100%純度的泰國香米,比泰國商貿部訂立的標準高。該公司多年來專注代理和經銷原裝在原產地包裝的優質泰國茉莉香米,從不將其他劣質米溝混,以確保品質穩定。
堅持100%優質香米
唐大威表示,縱使世界各地都有生產香米,泰國茉莉香米的優勝之處在于其外觀、香味和味道。相比其他國家的香米,茉莉香米更為細長飽滿、潔白如雪和晶瑩剔透,而且一年只得“一造”。剛收成時,香米會散發幽幽的香蘭葉香味,煮熟后,香味會變得更為濃郁,因而被命名為茉莉香米。茉莉香米勝在口感軟糯、黏,味道清甜,食起來有嚼勁。唐大威更特別提及,“若未能吃光今天煮好的茉莉香米,放進冰箱留待明天享用,味道和香味會和昨天一樣軟糯、清甜。換作其他香米,口感或會變得堅硬。”
▲柬埔寨和越南出產的大米亦想搶占市場,但港人始終對正宗泰國香米情有獨鐘。
聚大行每星期安排金鳳香米從泰國直送香港,還會用優質配套確保香米能保持其獨特的香味和口感。香米抵港后即儲存于本港規模最大,設有24小時溫度監控系統的恒溫倉庫,并使用專業高效率的物流團隊,確保定單準時送到客戶手上。
24小時嚴控溫度保品質
憑藉一直以來對入口優質香米的堅持,聚大行有口皆碑,獲獎無數,曾獲泰國皇家政府商務部長頒發泰國食米最佳伙伴獎、最佳進口表現獎,亦多次奪得超市十大名牌獎,是備受肯定的品牌。該公司一直與多間大型分銷商合作,銷量高踞榜首。多間知名酒店和飲食集團亦指定選用聚大行供應的頂級泰國茉莉香米。
盡管聚大行歷史悠久,根基穩健,但亦曾經歷不少風浪。上世紀70年代,越戰結束后,不少越南民眾紛紛逃亡至香港。當時香港共接收20萬名越南難民,而聚大行當時負責為他們提供每日的食米,壓力頗大,需要四出搜購,重新包裝后再送到難民營。幸好當時員工都積極幫忙,方能解決難民的糧食危機。
歷盡風浪 迎難而上
近年,雜糧如方便面、烏冬的流行令米飯需求減少,唐大威坦言,“近年生意非常難做,以前香港人口300萬,現在人口為700萬但是食米消耗量仍然維持30萬噸。這兩年的消耗量更低,只有約28萬噸。”
從2020年開始,香港各行各業受到疫情沖擊,聚大行也不例外。唐大威稱,“我們做生意算是很有經驗,但疫情這3年證明過去的經驗應用不了,是公司遇過最大的挑戰!”疫情期間不時出現“搶米”事件,單是2020年便出現了3次。幸好聚大行和其他米商回應政府的新政策,一同穩定了食米市場。搶購潮也令眾多客戶向聚大行大量購買,以致銷售系統不勝負荷,幸得員工日以繼夜協助優化原有系統,現時已可精準監測客戶的入貨量與存貨量,并用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成功掌握倉存資訊。
積極回饋社會
聚大行一直積極回饋社會,關懷社區。例如,疫情期間為鼓勵長者接種疫苗,接種后可獲贈1公斤聚大金鳳香米;其后更擴展至社區疫苗接種計劃,令廣大市民受惠。
▲聚大行一直保留經驗豐富、懂得用算盤的老臣子,待他們自訂退休之年,富有人情味。
除此以外,聚大行亦與多間慈善機構合作,關懷有需要人士,如連續多年捐贈香米到明愛慈善賣物會作義賣籌款,并連續兩年捐贈香米到陽光天使義工團,作為探訪獨居長者的點點心意。聚大行亦多次參與福袋義賣活動,捐贈香米作慈善福袋義賣,受惠機構有香港康復力量、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與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等。“全球尊嚴”亦曾接受聚大行的贊助舉辦社區活動,幫助青年和成年人建立自我價值。
聚大行也積極支持和贊助體育活動,如贊助中西區甲組及青訓足球隊,亦有支持東京奧運,為出席東京奧運的運動員免費供應一年的金鳳米,更為贏得金牌的運動員終身免費供應。來年,聚大行將繼續支持慈善活動,并希望能拓展年輕一代的市場。
我們做生意算是很有經驗,但疫情這3年證明過去的經驗應用不了,是公司遇過最大的挑戰!
如何辨識 原裝泰國入口香米?
香港發售的泰國米未必原裝在泰國包裝,部分是到香港后再溝米入袋。只有獲泰國政府商業部特許認可之泰國茉莉香米,包裝上會印有泰國政府商業部的認證商標,證明該包裝內有至少92%經泰國政府商業部認可之香米。
▲此商標證明產品至少有92%獲認可香米。
米行商會指,泰國米價曾在一年內飆升80%,令不法分子銷售冒牌米,但單憑包裝未必可分辨米的真假,呼吁市民若吃到米飯味道及軟硬度與平日有異,應立即向賣方或分銷商查詢。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